“砸开了店面,把掌柜揪出来!”有流民大声的叫,大老远过来等着吃饭,竟然不开门,必须揪出来痛打。

“打死他!”有流民怒吼,酒楼掌柜一点爱心都没有,还配是人吗?

乱七八糟的打砸中,酒楼的门窗都被砸破了,众人很快就进了酒楼,酒楼中空无一人,唯有桌椅板凳。

“好大的胆子!”众人愤怒无比,将酒楼中的桌椅尽数打烂。

“我们就在这里住下了,哪天抓住了那个掌柜,一定要他赔偿我们的损失!”有流民恶狠狠的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就不信酒楼掌柜能躲过去。

大多数流民却道:“好,你们就在这里等他,我们去其他地方吃饭。”这么个破旧楼,要床没床,要被子没被子,怎么能够住人呢,他们是高贵的流民,哪个客栈不能住,凭什么要住在这种破地方。

……

长安的另一条街上。

某个开了许多年的成衣铺子关闭了,周围的百姓纷纷叹息,又是一个掌柜的跑了。

“我还想琢磨着,他能支撑多久的。”有人道,长安城中的各种商铺飞快的关闭,酒楼,成衣铺子,瓷器铺子,只要是个铺子,就没有不亏本的。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有人长叹。当日欢呼救助难民的那份感动和真诚,在这一间间关闭的铺子前,越来越找不到了。

……

数月前。

李建成看着新建立的大周朝的粮食和银钱库存,脸上带着淡然的微笑。

“足够支撑百万流民半年的了。”

一群官员笑着点头,托这几十年风调雨顺的福,关中粮仓遍地,虽然比不上杨轩感和高颖手中的六大粮仓,但是胜在数量多,全部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足够负担关中的消耗了。

“虽然有些在商号的手中,但起码七成,是官仓。”刘文静毫不犹豫的剔除了商号手中的粮仓,七成的粮食,也足够支撑四个月了,算算时间,已经过了秋收,粮食立刻就有进账,再从外地购买一些,肯定可以解决目前的粮食危机。而且,各个门阀手中的粮食也会有这个数量,未来的七八个月内,粮食绝不是问题。

“与其说是粮食危机,不如说是人口危机。”苏威道,人少没关系,人多就是大毛病,想要天下大治,就必须人口稀少,最好十不存一,然后天下就大治了。

几个年轻的门阀子弟官员扫了一眼苏威,嘴角露出了冷笑,苏威果然无耻,竟然剽窃杨恕和高颖的言论。关中虽然距离洛阳远了些,但关中门阀的触角早已深入洛阳朝廷,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残酷的毫无人性的结论是谁做出来的呢。

“未必。”李孝恭看了一眼李建成,出列说道:“有人口,才能征兵,有了军队,我们才能统一天下。”

李建成微笑着点头,大殿中一群官员看着脸色发白的苏威,觉得所谓佞臣苏威,也不过如此嘛,竟然脸色都不会看,公然反对李建成拿流民当基础,和胡雪亭拼宗教疯子的伟大计划。

“不过尔尔。”更有年轻的门阀子弟低声笑道,苏威简直是毫无见识。

天下百万流民尽数挤入关中,长安首当其冲,至少要迎接五十万流民,就只有苏威知道会出人口过多的危机,其他人不知道?稍微有点当官经历的,就知道一向缺粮食的长安,会面临治安和粮食两大问题,早已做好了准备,哪里需要苏威现在来提。

“怪不得苏威的,他这是第一次出席朝会。”有官员低声笑着,苏威投靠李建成的时间有些晚,时机也是很狗血,用投靠有些不妥当,用投降更贴近些。一个没有人品,临危变节的人,就算在大随朝的官位再高,又有什么用?李建成怎么都不可能把他当做可以依靠的心腹的。

苏威到了长安之后,李建成就把他打发到了工部做尚书,堂堂大周朝第一个工部尚书,官位总比以前在大随的时候高吧,也没亏待了他是不是?千金买马骨而已,也没指望苏威做些什么。苏威也很是识趣,一门心思的就在长安修建道路,修补城墙,其余什么都不管,一直扎根在工地,上朝都不上。李建成等人自然是非常的高兴,连续嘉奖了几次,却也没有让他会朝廷议政的意思。

这被大众认可的,算是非常勤奋的“尸位素餐”的大周工部尚书苏威,对闹闹腾腾的“仁义无双李建成”知之甚少,也就和街头大妈一个消息渠道,完全不知道朝廷早已讨论了多次具体的应对方案。

“不知道,不是借口啊。”有官员鄙夷的道,苏威没有参加朝会,就以为别人想不到这么简单地问题,然后以为很有见地的提出来,这根本是没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