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生虽然已经无罪释放,剩下却还有些细枝末节需要处理,比如周家那几个犯案之人被判了流放三千里,被害了性命的农户家里得了一千两银子的赔偿,这些事情都不太要紧,万和帝听了一耳朵便罢。
此事说完,再无其他议题,万和帝正要下朝,突然有内侍匆匆进来,跪下磕头:“启禀皇上,宫门外有人喊冤!”
万和帝不虞:“要喊冤去刑部或者大理寺,跑宫门口干嘛?这点小事也要禀报朕?”
内侍连忙道:“喊冤之人是宜阳伯,他说有人污蔑皇室,甚至辱及□□皇后,刑部和大理寺不敢去,只能到宫门口喊冤,若不传他上朝,他就在宫门口撞柱而死!”
万和帝:“… …传他进来!”
周启生很快被带到,只见他神色悲愤,泪流满面,一进殿就扑倒于地,哀嚎一声:“大长公主尸骨未寒,就有人对她不敬,甚至连先□□皇后也不放在眼里,明晃晃要昧了她老人家赐下来的东西!微臣无能,保不住家传宝物,还求皇上做主!”
短短几句话,前因后果说的清清楚楚,甚至于把高度拔到了□□皇后的身上,这下不只是群臣面面相觑,就是万和帝也不好不管了。
而站在前排的大理寺少卿汤恒,莫名眉峰一跳,心头冒出一股不祥的预感。
既然事涉□□皇后和新安大长公主,万和帝只能尽可能声音柔和地问:“到底出了何事,表叔不妨细细道来。”
□□皇帝当年起于草莽,与□□皇后是在乱世中相识相恋,后来能够荣登九五,□□皇后功不可没,因此她十分得□□皇帝和民间百姓的敬重。两人只生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儿子就是万和帝的祖父,女儿正是新安大长公主。
这样算起来,万和帝与周启生也算得上是同出一脉,他叫一声表叔,周启生倒也当得。
周启生连声告罪,又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今日去往汤府退亲一事的始末,原原本本描述了一遍。
万和帝:“… …”
一众大臣:“… …”
所有人震惊的目光毫无阻滞地落在汤恒的脸上,大家传递的意思都很明显:汤少卿,你母亲这是疯了吗?
是啊,谁也想不通姜氏是怎么盘算的,退亲不想退回信物也就罢了,勉强能说一句目光短浅不要脸,但人家明确说了那信物是□□皇后赐下来的,你还不肯还,这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