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周云华与汤恒定亲。
为什么会定亲呢?因为周云华某次跟随祖母,新安大长公主去寺庙上香的时候,偶遇了当时尚未中进士的汤恒,对他一见钟情。
那时候周云华14岁,汤恒16岁,汤恒的父亲刚刚从下面调到京城,做了个六品的京官。
照理说,六品的京官还入不了公主府的眼,但寺庙初见之后,周云华又在各种场合与汤恒偶遇好几次,每次对汤恒的印象都非常好,以至于慢慢喜欢上了他。
这个年纪,也差不多到了该遴选夫婿的时候,新安大长公主宠爱周云华,考虑到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底下几个侄子争夺皇位已经到了白热化,自然想给孙女找个清白人家,以免被皇位更迭的风波殃及。
最终定下汤家,不过是各方权衡之后,最合适的选择。
姜氏说公主府以势压人,其实以公主府当年的地位,下面的人说话做事是难免有些倨傲的,但汤家那时候势弱,极力想要挤进京城贵族的圈子,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汤恒的父亲难道不想借公主府的势,给汤恒谋求更好的前程?双方算是各有各的盘算,非说汤家吃了亏,云华就只能冷笑了。
退一步说,汤家要是不愿意,直接拒绝便是,周云华又不是嫁不出去,公主府还能因此强买强卖不成?所谓得了便宜卖乖,说的就是姜氏了。
至于后来汤恒的父亲含冤入狱,姜氏说公主府出力不够,那就更可笑了。那时候,新帝万和帝已经登基,而新安大长公主却站队失败,惹了新帝的厌弃,能排除万难帮上汤家一把,已经是看在汤恒是周云华未婚夫的份上了,非要公主府出更大的力,实在是强人所难,不知所谓。
把汤恒父亲的死,栽在公主府头上,更是匪夷所思,正常人都要说一句傻叉的程度。
这个逻辑捋清楚了,反正以后也不和这种傻叉打交道,云华随手就丢开了。她更加关注的,倒是另一个问题。
社畜做久了,各种套路经历多了,云华很明白,所谓偶遇,其实大多都不是真的偶然,而是别有用心之人,精心炮制出来的必然。
如果说周云华在寺庙第一次偶遇汤恒,还算是意外的话,那么后面短时间内,又有三四次的偶遇,算什么?要知道这是古代,十四五岁的少女出门不算容易,不过是随长辈礼佛,出门做客,或偶尔带着丫鬟上街买点胭脂水粉等。
这么寥寥可数的机会,身份地位相差悬殊的两个人,竟能偶遇好几次,只能说,汤恒对周云华,本质就不单纯。
事实上到了剧情后期,开启了追妻火葬场模式以后,汤恒也确实对周云华剖白过自己,原来他早在第一次遇到周云华之前,就见过她了,并对她一见倾心。汤恒说因为汤家与公主府门第相差太远,不得不装作偶遇吸引周云华的注意力,最后终于得到公主府的垂青,成功定亲。
这话能骗的了周云华,骗的了读者,却骗不过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