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页

赵秀云那封简单,只报平安,说青岛学校的情况,又说沪市的功课难一些,自己能跟得上。

她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回信的时候寄去两本新出的教辅书。

禾儿那封可以说是长篇大论,她躲在房间里看一晚上,出门跟爸爸妈妈说:“高明过得不错。”

说话就说话,怎么一副长辈的欣慰样子。

赵秀云觉得禾儿在高明身上寄托着一种做姐姐的感情,像操心苗苗一样操心他。

反正小孩子的事,有时候她是不大管的,也顾不上。

77级的学生是三月份入学,只有三年半的上课时间,为了补上所缺的半年课,大二学生们和78级新生要一起上的课非常多,学校由此搞了一个“一对一”帮扶。

赵秀云做为沪市常住人口,一位来自新疆的学妹许丽清成了她的帮扶对象。

许丽清祖籍东北,父母早年支援新疆,是在兵团出生、长大,对沿海的一切充满好奇。

她是应届学生,年纪不大,只有十七岁,赵秀云有时候看着她像个孩子,平常总给她辅导功课,有时候也带她回家吃饭。

震旦的食堂,上学期因为椅子不够,大家都是站着吃饭,这学期勉强改善,是几位老教授给捐的小板凳,数量虽然多,坐起来也很艰苦。

许丽清人高马大,有将近一米八,开学没多久就因为把旧椅子坐塌,闻名全校。

正是讲脸面的年纪,小姑娘就有点不爱去食堂,觉得打饭阿姨都在笑话她,每回都是随便买两个馒头,找个地方窝着吃。

赵秀云向来心肠软,看过几次觉得不行,索性收她点伙食费,总给她带吃的。

许丽清投桃报李,老觉得应该也为学姐做点什么,苦思琢磨,终于找到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地方,那就是做衣服。

每年的冬天,赵秀云都很为织毛衣而苦恼,偏偏这件事上方海一点忙都帮不上,只会说“要不到百货大楼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