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页

随信而来的,还有几大箱已经开采冶炼过后的大块纯银锭。

康熙翻阅过书信,又大致看过银子的成色之后,大喜过望,甚至在早朝时几次对着文武百官大赞施琅,几次强调要重重嘉尚他的功劳,全然忘了自己在初听施琅私自决定打下东瀛时有多愤怒。

除了夸赞施琅,他还当即下旨,把徐正源从参将提升到了为福建副督统的位置上。

文武百官比起他的激动,皆淡定的多。不过有其中几位已经开始细想,这银子运回大清后究竟要做些什么。户部的正副两位尚书则几乎同时在心里感慨,这下可不用再愁靳辅再伸手向朝廷要银子了。

不过现在比起银子,如何应付东瀛派人来和谈,可要重要的多。

康熙衡量再三之后,最终决定派他的哥哥抚远大将军福全出海,带回那一万多俘虏,送到靳辅那里修筑大坝。

与此同时,胤礽作为朝中唯一个会东瀛语言的皇子,代表他的汗阿玛,出席了与东瀛展开的和谈会。至于为什么这次康熙没有疑惑他的乖儿子为什么突然会东瀛话?

那完全是因为,顾不上

因为随着东瀛和谈使者一道入京的,是络绎不绝如流水般的,一筐筐的银子。朝廷六部皆为着一船船的银子忙得四脚朝天。户部忙着要等级,刑部忙着审讯要抢白银之人,兵部忙着打申请要钱,礼部忙着打申请要钱。至于工部,忙着打申请要钱。

一个个尚书大人好似多年没有吃过饱饭的乞丐似的,恨不得端着碗到康熙跟前说,皇上您看咱们一眼,可怜可怜咱们,给点钱吧。

与六部尚书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亲眼看着这批银子被卸下船的,那东瀛使者。他的表情狰狞到几乎压抑不住。

和谈在京中驿馆内进行。至于为什么不在宫中?用胤礽的话来说,怕脏了紫禁城的地砖。

谈判开始的也十分顺利,因为胤礽从头到尾就没打算让东瀛使者谈什么,他只说了一句,银矿归大清,劳动力也不会归还,后续大清还会派兵驻扎在银矿附近,若是不答应,他的汗阿玛会命令继续打下去。

来和谈的使者气的要把桌子捶拦,若没人拦着,他一定会上前掐着胤礽的脖子质问凭什么。

不过想到了临行之前天皇的交代,他到底强逼着自己压下了怒火。

胤礽早看出他的愤怒,还故意火上浇油道:“汗阿玛宽容,若是有其他条件,你只管提就是。”你只管提,反正我就当没听到,也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