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儒家思想浸染多年,他原本就并非十分好战之人,之前打准噶尔,也不过因为边境之地不堪其扰,为彰显国威不得已而为之。灭三番是因为耿精忠他们几个太嚣张,逼的他不得不出手。他总不能眼看着自己的皇位被挑衅。打琉球是为了收复领土,也是不得已。
总之过去的每一场仗,都是被人架上梁山,不得已而为之。
在康熙的想法里,敌人来犯时主动迎战那叫英勇,国泰民安时主动挑事,那叫没脑子。所以看过姚启圣的折子之后,他便随手放在一边,连朱批都没给一个,显然根本没把此事当真。
然而康熙收到这份折子后不久,不列颠的洋人也动身,随着徐日升和白晋一起,同样走水路进了京城。此时的不列颠人还不知道,他将会在这个东方古国,见识到自己过去三十年没有见过的大场面。
第94章
已近七月,天气日渐炎热起来。好消息是今年的黄河比起去年,暂时没有泛滥之势,所以朝廷不用担心南方去年受灾之省今年再被波及了。
且南方三省有了朝廷去年的赈灾及免税银的优惠政策,好歹缓个半年,南方的民力,很快就能缓过来了。
坏消息是国库的银钱,又快要见底了。
众所周知,朝廷在财政上的花费就是无底洞,任凭你扔进去多少,最多也只能听到一声回响,想再见到回头钱,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自从靳辅的“筑基大坝治理黄河泛滥”防护工程开工以来,朝廷的拨款就如雨撒大江一般,眼见它撒进去,眼见它无波澜。
以前撒银子的动作有多豪迈,现在见账本的心情就有多失落。
户部侍郎每日光盘算这本帐,就已经算的愁眉苦脸了。
跟最初的估计不同,俄国人的赔款都砸进去了不算,十三省一半的税银,也都砸的差不多了。朝廷的钱,如群鸟掉落的羽毛一般,很快被吹散了。
大约听到了有洋人要来贸易的户部侍郎觉得,那不列颠的洋人是否真的心怀不轨不重要,只想着他若是真的来与大清贸易,皇上一定要把握时机,从那洋人手里大赚一笔来补贴财政饥荒。
当然,想归想,他也没忘了上折子哭诉户部的难处。皇上您心里有个谱,咱们大清,真的快没钱了。
康熙收到折子后便叹了口气,因为他刚收到广州知府上折子,说不列颠的洋人现在在广州玩的乐不思蜀,大约还要几日才能启程,走水路来京。
他也同样盼着钱袋子快点来,可谁料派徐日升和白晋过去,不仅没起到啥关键作用,反而把两人给弄成陪玩向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