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页

胤礽上前劝:“汗阿玛息怒,准噶尔向来无耻狡猾,您不必为他们气伤了自己。”

“朕一向知道他们阴险”康熙脸色不见缓和,“我大清竟被他如此羞辱!”

“儿臣以为,准噶尔一时贪心不是坏事。”

康熙怒道:“你的意思是,要准了他们,任由他们坑害我大清?”

胤礽连忙否定,“儿臣是说,准噶尔如今被这一时小胜冲昏头脑,汗阿玛只需派人前去假装和谈,他们若因此而得势张狂,对费扬古将军日后再与之对战,更加有利。”

这话听着倒有些道理。康熙收敛了怒气,考虑儿子所说是否可行。

胤礽又道:“儿子并非建议汗阿玛真心顺从他们。如今俄国人已经与准噶尔关系破裂,他们没了外援,被我大清收复是迟早的事儿。但现下大军正在回撤,为了稳住准噶尔,不如我们先派人与之交涉,拖延他们,再另寻时机。”

康熙眼神一凛,“若是戴梓能研究出新式的火铳,下次我大清再与准噶尔交战,就不必如此被动。”

胤礽同样深以为然。若不是有俄国人的火铳,费扬古率领的军士第一次与之交战绝不会如此狼狈,就不会导致后面的士气萎靡。

虽然被准噶尔勒索威胁实在让人生气,但运气到底还是站在大清这么的。

康熙决定要和准噶尔假装和谈没多久,戴梓派人上了一封折子,回禀说新式的火铳已经研究成了。折子中还说,京城地势不适合示范其威力,还请皇上亲去景山观看。

康熙大喜过望,接到折子的第二日,就带着胤礽和几位亲信大臣奔赴了景山。

胤礽也十分惊讶,没想到戴梓竟如此神速。他的火药配比还没研究完,这新式的火铳就已经被戴梓做出了。

有了这个好消息,连日来的阴云一扫而光。

御林军护着康熙和胤礽,及一众大臣景山,戴梓也没耽搁,直接就拿出研究成果,一把耗费了他一年精力才做出的,可连珠发射的火铳。因怕擦枪走火伤及龙体,所以他一直没有将火器拿给康熙,而是自己紧握着展示。

康熙望向他手里的火铳,好奇其威力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