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上天一次二十个亿

不仅结构有改变,整体外形上的改变也不小。

中级电能应用知识信息中的电推进发动机呈现出一个唢呐一样的外形,是因为电离区和加速区是分开的。

而且还要从外部获取到足够的空气工质,所以它需要狭长的外形来适应。

而电磁型推进系统不同,它的外形是一个圆墩。

用点接地气的话语来形容,这玩意像是数个肉夹馍叠在一起的样子。

和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相同的地方,恐怕就只有推进系统尾部的矢量喷口。

这个地方大致结构是一样的,碗口一样的尾部,也有着密密麻麻的矢量喷口。

这些矢量喷口的作用和其他航天发动机一样,可以调节离子羽流的喷射方向,从而达到控制一部分飞行方向的作用。

只是因为技术不同的关系,电磁型推进系统尾部矢量单元使用的材料和电推进发动机不同,没法兑换之前的矢量单元使用。

电推进发动机尾部的矢量单元需要承受一千多度的高温。

但电磁型推进系统尾部的矢量单元只需要承受温度要达到八百度左右。

虽然这样看能使用的合金材料就比较多了,之前的矢量单元也符合要求。

但承受的温度降低了,对其他方面的性能却有着更高的要求。

电磁型推进系统喷射离子羽流的速度比电推进发动机更加强劲,对于尾部材料的耐磨性、金属疲劳性、强度、抗振荡性等要求更高。

所以它需要采用一种全新的材料来制造。

这一次,韩元使用的是厚重的电铸镍内衬,外壁用使用钨增强的合金材料进行包裹,两者采用钨铜镍粉焊接材料进行焊接,组合起来能达到对应的要求。

除此之外,最关键的是,在矢量推进的尾部布置有一套液氢循环冷却装置。

冷却控制阀安装在工质离化室的冷却旁路管上。

在发动机启动前,阀门都是完全开启的。

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阀门可呈100%开启以实现100%至109%的冷却效果;或呈66.4%至100%开启,以实现65%至100%的冷却效果。

不要以为航天发动机在运行的时候就不需要进行冷却了。

即便是米国以氢氧燃烧的航天飞机的发动机,也是需要冷却系统的。

超长时间的高温堆积辐射反应是最容易损坏合金材料的方式之一了。

如果不添加冷却系统的话,使用寿命会大大降低。

从这一点,其实就不难可以看出初级知识信息和中级

知识信息的差距了。

中级电能应用知识信息中的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上可是没有这种冷却系统的。

它通过磁场引导的方式进行控制电离区和加速区的高温,极大的削弱了高温堆积辐射反应。

这个知识点,值得记上三十分,韩元也是在学习初级航天应用知识信息的时候对比发现的。

如果靠人类自信研究的话,可能需要的十几年才能完善。

而类似黑科技一般的做法,在电推进发动机中还有不少。

.......

日子一天一天的在过去,数控室中加工完成的零件被韩元在无尘工作室中一点一点的组装起来。

忙碌了大半个月,电磁型推进系统的大致外貌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坐落在组装架上的电磁型推进发动机就像一个圆形的石墩一样,上面缠绕着大大小小的管道。

大的管道比韩元手腕还粗,小的只有小尾指大小。

这些管道有些是冷却系统,有些是工质输入管道、有些是控制系统。

大大小小的管道犹如老藤缠树一样固定在电磁推进发动机表面,看起来缭乱至极。

这些管道缠绕在主体表面,导致前段部分看起来比尾部还要大上一圈。

这种设计,至少在当前人类设计的各种航天、航空发动机中都找不到类似的。

不过在韩元的讲解下,这种设计却给各国航天发动机方面的专家带来了不少的启发。

.........

和电推进发动机不同,电磁型推进系统即便是组装起来了也暂时无法测试。

因为还缺少其他的条件。

工质、液氢冷却剂、控制程序等东西。

工质的话,电磁型推进系统使用依旧是人类各国目前电推进发动机上使用的工质‘氙’。

它并没有像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一样,使用空气代替氙作为工质。

ps,这也是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牛逼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