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有人主张向大燕开战,有的人却主张跟他们讲和,跟他们借粮度过难关。
还有人主张跟大燕联姻,这些人惦记河湾村的粮种,若是能拿到粮种,还愁什么?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他们如果不拿到粮种,将来跟大燕的国力会差的越来越大。
落后就会被挨打。
以前天安府都是南夏的地界,这几十年来他们都想收回失地。
可是一直都没有得逞。
若是将来大燕更加强盛,他们吞并南夏都不是不可能。
所以,必须要假意同他们和好,联姻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也有人说南夏山多地少,真的弄来了粮种,还能指望种出多少粮食来?
粮食,始终是南夏的心头大患。
群臣吵来吵去的,吵了好几日也没吵出个什么结果,反倒是水越来越紧张了。
秦九黎一直呆在自己的皇子府上,并未参与国政。
但不代表他眼瞎耳聋,不知朝堂之事。
朝堂之上,还是有一些人支持他的。
支持他的人都觉得太子并非是国君最佳人选。
论计谋论仁厚,他都不如七皇子。
而且,他眼皮极浅,不如七皇子会顾全大局。
只不过因为他出生的早,又是嫡长子,太子之位说什么也轮不到他。
他们也不明白了,同样是一母所生,为何两人差距会这么大?
不过,七皇子一直都不问政事,表明态度,只想当一个闲散的王爷,等到年龄到了之后,他要一块封地,远离夏都。
可尽管如此,太子还是不放心他,处处找他麻烦。
那行径如同小人一般,夏皇烦不烦他们不知道,反正一般的人都看不上去。
若是夏皇不在了,新皇登基,七皇子就算是在封地上,也不见得能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