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彻底摆平叛乱因素,就得从年轻一代开始影响。
尤其是项燕之后,带走带走。
赵维桢就不信,要是项羽从小在咸阳长大,还能造的起反来。
这么一员猛将,日后为秦效力不是更好么?
李信却仍然有犹豫:“刚出生就为质,是否太苛责了些?”
吕不韦侧了侧头:“我皇两岁时,亦在邯郸为质呢。”
李信:“……”
这还不是你的锅!
当然,腹诽归腹诽,李信可不敢出言得罪吕不韦。
“这倒是个办法。”
思来想去,也确实没有更好的法子。李信只好应下:“谢二位提点。”
而后出于客套,李信又问:“先生与夫人要往何处去?若不介意,末将可派些兵马护送。”
“毋须将军挂怀。”
吕不韦客气推脱道:“平叛重要。既是楚地乱了,我与夫人折返回去就是。”
赵维桢:“等等。”
项燕和公子启在鄢郢起兵,这就是在湖北。曾经的楚地可是横跨湖北到江苏来着。
“还是劳烦将军分几个兵,”赵维桢说,“我想去一趟泗水郡。”
吕不韦:?
李信:?
在场两位男性面面相觑。
“夫人……去泗水郡做什么?”不止是李信,连吕不韦都不明白。
赵维桢莞尔一笑:“齐楚相邻的地界,总觉得会有才人辈出。”
项羽都安排好去处了,其他人咱也不能放过对吧!
…………
……
一路往东,有了兵马护送,旅途更是顺畅不少。
在路上,赵维桢也没闲着,一边继续教导德音,一边和吕不韦着手《吕氏春秋》相关的工作。
等到了泗水郡,二人已定下初步的总体框架。
而且,这一路也不是白走的。
历史上到了秦朝末年,灾害频发。苛政外加自然灾害导致民不聊生,才有了各地歧义的情况。
也不知是秦统一早了,还不到时候,还是基础生产力提高了,情况要好一些。总之赵维桢一路往东走,尤其是到了安徽江苏一带,觉得各地比历史记载要好不少。
文信侯与夏阳君周游到沛县,还有兵马护送,就算是想低调也低调不成。
一家三口的马车刚进县城,沛县的县令就带着人亲自出迎。
当地的县令还挺年轻,看面相算作青年才俊,见吕不韦先行下车,一个健步冲上去要搀扶:“先生您可小心些!”
吕不韦:“……”
赵维桢在身后凉凉补刀:“你不就是想要这待遇么?”
吕不韦:“…………”
这是干什么,他离老到走不动路还差了几十年呢!
他挂着假笑躲开县令的手:“不韦自己行走就是。”
大人物到访,设宴迎接无法避免。饶是赵维桢三令五申,县令还是厚着脸皮搞了一出,只是一切从简,不算铺张浪费。
席上不止是县令,当地官员、有权有钱的人一应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