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说无妨。”
“夏阳君写《千字文》、廷尉大人写《三字经》,虽为篇章,但都不长。”赵高不假思索道:“在下以为,可由君上牵头,整理出一系列蒙学书籍,涵盖识字、风俗,乃至律法于其中。日后不止是咸阳学堂,举国上下都可作为统一蒙学书籍使用。”
言下之意即使,做一套官方各个学科的教科书。
子芈还不是很懂秦国的基础教育,她一听来,便欣赏道:“倒是个好主意。”
说着子芈无意识地朝着赵维桢的方向侧了侧头。
她似乎是想要赵维桢出面开口,但后者却始终保持沉默。
别说,历史上还真就是李斯和赵高写了秦国的蒙书。
李斯的《仓颉篇》和赵高的《爱历篇》也算是历史留名的识字教科书了。年仅十七岁的赵高就在盘算这件事,赵维桢一点也不意外。
“我会向君上转达。”
见赵维桢不说话,子芈只好代为开口:“你先回去等结果。”
赵高再次行礼:“是。”
从来到去,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他表现得不急躁、不怯场,言谈举止平静如常。手中备着自己的字帖,回答问题也是浅尝辄止,不急于表现也算是言简意赅地提了点内容。
作为一名十七岁的年轻人,他的表现确实不错。
赵维桢待他离开后才撩开帷幕。
“你觉得如何?”她问。
“君上看这字帖。”
子芈把赵高的字帖递过来:“仅这一手字,就足以在学堂谋一个抄写的差事。”
赵维桢接过字帖,不得不承认子芈说得对。
这小篆水平,比其创造者李斯也不逊色几分。足以可见赵高在练字方面下了苦功夫。
“那你觉得应该留下他。”赵维桢说。
“合该如此,但——”
一个转折过后,子芈又停下了。
“但又如何?”赵维桢鼓励道:“你有想法尽管说出来,我问你就是想听听你的答案。”
“……是。”
子芈看上去有些受宠若惊。
这可是夏阳君啊!
她是秦国第一名入朝为臣的女子——搞不好在七国之中都是第一名。在子芈心中,赵维桢就是见多识广、胸襟广阔的代表。
这样的人,怎会听一名后宫女子的想法呢?
可她不仅愿意听,还一副很认真的模样。
仅是这句话,就给了子芈莫大的肯定。她深吸一口气,拿出了十万分郑重的架势:“此人举止不矜不伐、言谈有礼有节。一手小篆写得漂亮,我问他治国之策刁难他,他不仅不慌张,还能说出点东西来。这样的资质确实适合入学堂,但我觉得他太会投机。”
“投机?”赵维桢一挑眉。
“来学堂讨官职,自然是未来要当先生的。”子芈说:“但他见书房里坐着的是我,就要多嘴提一句他懂得秦国礼仪、宫中规则。在学堂做活哪里需要这些?他是知道我刚来秦国,身边缺心腹,委婉地向我自荐他可以为我所用。”
说到这里,子芈流露出几分不赞同来。
“这与我在寿春见到的那些长袖善舞、有两幅面孔的老侍人没什么区别。”子芈嘀咕道:“英华不喜欢他。”
别说,子芈的想法竟然和赵维桢不谋而合。
见了赵高本人,尤其是他竟然隐隐向子芈示好之后,赵维桢对他的印象刷新了一些——与其说是奸佞,不如说他是大贪官身边的贴身助理。
懂眼色、会来事,也有相当的工作能力。但他的工作能力用在哪儿,本质还是要看顶头上司怎么想。
一开始他的大老板是始皇帝,那就没问题。
后来变成秦二世,就出了大岔子。
而最让赵维桢稍稍放心的是,连子芈都看出来了。
二十岁出头、刚刚嫁入秦国的年轻女子都能看出赵高的为人,难道嬴政看不出来?满朝文武看不出来?
这么一想,倒也不是不能用。
特别是现在学堂确实缺人——别的不说,要杀要剐,也得等他把《爱历篇》写完再说。
也不能总盯着李斯一只羊薅羊毛对吧!
“先用来抄书撰写还是可以的。”赵维桢仔细思量一下,最终拍板:“把他放到宫中我才是不放心呢。还有你,英华。”
她抬眼看向子芈,后者一凛。
赵维桢莞尔:“既然王上叫你来学堂学习,那也别闲着,平日也来做文书工作。不懂的律法和文章抄着抄着就懂了。若是实在不懂,记下来问我或者问子嬴都可以。”
送上门的小羊,没道理不抓来用的!
而子芈非但不抵触,反而是一双眼睛骤然一亮:“谢君上!”
…………
……
敲定赵高的去留,赵维桢也算是心底落下一块石头。
她为了学堂的事情忙了好几日,今日总算可以在天黑之前回家。
回到府上,赵维桢绕过前院,来到卧房。她一推门,就看到吕不韦好整以暇地转身。
赵维桢当即明白他有正事:“怎么?”
吕不韦温言道:“赵国派来了使者,想请廉颇老将军回邯郸。”
赵维桢一愣。
该来的到底是来了。
当今的赵王偃,这是和历史记载一样,把廉颇赶走后又后悔了,想把他再请回去。
赵维桢就此想了想:“我想借此请廉颇将军率兵攻韩,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