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瑚听到隔壁的动静,知道那人的事情已经解决了之后,便也打算继续开始做题。
这一抬头,便看到对面的号舍的考生,看着他,口型说着,“多管闲事。”
其实,也能理解那个考生为何觉得贾瑚多管闲事。
毕竟最后考中秀才的名额就这么几个,如今在考场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对手。
如果能少一个对手,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遇上隔壁号舍那种事情,他们也只不过是看热闹,但没想到,贾瑚还给人家指了一条明路。
他们必然是觉得贾瑚太过于年轻,不懂人情世故,才居然还给对手指明路。
贾瑚只笑了笑,也并不理那个考生,只管做自己的题目。
这第二道是写诗。
但说是写诗,却也算不上是什么当场写诗,毕竟考试就这么几个时辰,要写出什么对仗工整,又意境悠远的诗来,着实也不怎么可能。
大多人都会拿自己原先写的诗,往这考试的题目里套。
毕竟写诗也不过就是,咏花,咏物,咏风景。
像这道题目,出自的便是元好问的诗,只是这诗里还有一个典故,这冠山说得不是山,而是山西的冠山书院。
只是,那冠山书院是元好问那个年代的书院,到了如今,早就没落了,怕是连书院的遗址都找不到了。
这要是没读过元好问的诗,不知道其中的典故的,那就变成了咏山而不是咏书院了。
偏偏,考到院试这一关的,大多人四书五经读得透彻,可那些诗集类的杂书,却是没看过多少的。
所以这道题看似简单,却里面也是陷阱满满。
正好,贾瑚之前也写过类似的诗,只是韵脚却不是山的。
不过那诗的意境却是能用上的。
贾瑚略微一思索,一首七言绝句便也做好了。
不过今日外头也热,这会儿出去,也就是站在院子里等着凑够十个人才能走。
可这会儿到院子里去,太阳还能照着人呢,而作为第一个出去的,那怕是也得等好久。
贾瑚做完以后,索性也不着急出去了,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闭目养神,打算等再过一会儿,交卷的人多了,再出去。
等贾瑚对面那个号舍的考生做完抬头看的时候,只看到贾瑚一副沉思的样子。
那人便以为贾瑚是做不出来,哼笑了一声,心想,你看这不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都难保,还想着帮别人呢。
那人有意教训教训这不懂事的毛头小子。
所以那人做完以后也不走,只看着贾瑚交了卷子,他才立马也跟着交了卷子。
等到院子里一起等满十人出去的时候,那人拍了拍贾瑚的肩膀说道,“小兄弟,以后听哥一句劝,少管闲事,管好自己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