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188

骆听雨体会到的最大不便是年龄。

用电话沟通,声音有点失真还稍好一点,但涉及到面谈的工作,骆听雨要么带着公司的律师,要么带着她爹。

幸亏有果园,骆常庆不说能分身乏术,但他在首都或者杭城那边谈完事情能在几分钟后回到工地上。

就像现在,骆常庆一直没打通电话,索性两步跨过来看看在没家里,没在家一会儿再打。

骆听雨也正好挂了电话,看着她爹:“爸,您怎么来了?”

“记者电话打我那去了。”骆常庆晃晃电话,见旁边有切开的西瓜,嘟囔了句,“这儿温度这么低你还吃西瓜,这玩意儿凉,要吃去果园里吃。”

“还好,我这不开着空调呢嘛。主要是打电话说的口干舌燥,吃块西瓜润润喉。”骆听雨就拿出来两片,还没吃呢,不够她爹嘟囔的。

骆常庆疲态尽显,脑袋上还顶着安全帽,吃完一块瓜往那儿一瘫,完全不想动:“腿都站直了。”

骆听雨建议他请个秘书或者助理。

“打杂的不缺,临时让小何帮着跑跑腿。”骆常庆道,“不过有合适的人选也准备招一个,帮我对接各地的工作。”

小何是年后齐元哲给骆常庆介绍过去的土木工程系的实习生。

从校园跨入社会,名校大学生也要从打杂开始。

工程方面的事骆常庆不太擅长,提前恶补了点知识,在现场一是起震慑作用,二是偷师学习,增加经验,晚上还得回去继续翻书。

爷俩聊了两句比赛的事,骆常庆正正帽子准备回去,走之前建议道,“你也招个助理吧,临时不好找就先从店员里提一个上来,或者让你郑叔从商场部那边给你调一个人过来,别耽误学习!”

骆常庆离开,骆听雨马上就开始琢磨招聘的事。

店员就算了,郑叔那边忙着弄首都服装分厂和租写字楼、迁公司的事,忙的脚不沾地,前两天晚上跟静姨吃饭,她儿子郑谦还抱怨说好几天没看见爸爸了。

郑国强早出晚归,早上走的时候儿子还没醒,晚上回到家儿子已经睡了。

他自己手里人还不够用,就不给他添麻烦了。

招的话就招长期的,今年上半会把公司迁过来,招的助理直接去公司上班就行,有事电话联系。

一面琢磨着招聘条件,一面给张晴晴打了个传呼,一直到她洗漱完准备休息的时候才回过来,声音还有点沙哑:“九九,我刚忙完。”

“你那边进展的怎么样?”

“挺好,学长学姐们特别热情,有些已经出去实习的还特意打电话回来询问参赛的事,说会把设计稿寄过来……”

张晴晴考上的就是杭城丝绸工学院,不过她才大一,不具备参赛资格,在那边协助一部分报名相关的工作。

说起来她会选择设计还是因为以前跟骆听雨一起学习时见她在画稿,才知道他们家好多服装都是骆听雨设计的。

张晴晴在那之前根本不清楚还有‘服装设计’这一说,这是她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但又像是帮她指明了一个方向,心里就开留意服装设计相关的东西。

后来她问骆听雨借了几本书回去看,高三的时候还问过骆听雨的意见,有点不好意思的把自己临摹的线稿图给骆听雨看,说想学服装设计。

骆听雨有点惊讶她的水平,让她现场画了几笔,脱口而出问她:“你有画画的天赋啊,以前怎么不……”

没说完就想起张晴晴幼时根本没有选择兴趣爱好的权力。

当时张晴晴已经没那么在意了,她展颜笑道:“一二年级的时候试着争取过,没成功就放下了。”又道,“而且后来我一直在跟家里人较劲,连我自己都忘了我在小学的时候还喜欢过画画。”

有了目标,也就有了方向,去年如愿以偿的考到了杭城,学服装设计。

现在帮着骆听雨跟学校那边一起负责参赛报名的事。

骆听雨也是头一次主导这么大的项目,她除了上课之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这个项目上,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确认,还跟两边学校开了几个会,敲定赛事的相关工作流程。

初赛复赛之后才是决赛,决赛最终评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

骆听雨顾不上参加班里同学组织的郊游活动,她得去忙初赛的事。

这期间雨言服装公司迁到首都,哇咔咔童装分厂已经在建设中,初步定的是在十月份正式投产。

舍友们知道骆听雨忙,也很关心她家弄的这个猎人杯服装设计大赛,丁梅还问她什么时候去杭城,她暑假回老家,到时候过去找她玩。

其他人也都准备回老家过暑假。

倒是孟雪莲跟赵华,听骆听雨说公司招人准备在学校贴招暑假工的通知时毫不客气的直接走了后门,不打算参加郊游,准备明天就去雨言公司报道。

“明天去公司直接找陶桔,让她领你们去办手续。”骆听雨先收拾东西回小院,奶奶他们已经过来了,而且以后就在首都常住不回齐城了。

陶桔是她招的助理,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今年毕业。

今年国家已经不包分配了,虽然还没大范围展开,可很多家里没有背景的学生在找实习单位的时候就体验到了就业艰难。

所以贴出招聘启示后有不少大学生来应聘,不光招了助理,还给公司招了一批新鲜的血液。

目前还在大量招人,不过是招缝纫工,大学生应聘的少。

回到家里,廖春华做的凉面,骆听雨吃了满满一大碗,筷子还没放下,电话就响了,骆听雨又开始忙。

“下周一吧,梁主编后天过来,先去这边的服装学院,等准备过去的时候给你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