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着儿媳妇搭过来的手下了车,还转头招呼车里的老伴:“你去看看不?”
“我下去抽根烟……”
话没说完就被喝止了:“你别抽烟了,你抽烟弄的车上净是烟味,我闻着更难受。”
老头儿就呵呵笑着放弃了抽烟的念头。
婆媳俩往摊子那边走,吹吹风能减轻晕车的不适感,老太太瞧着眉眼都舒展开了。
文霞卖了一件毛衣,一条喇叭裤,还有个想要呢子大衣,可身上没带那么多钱,转身回去拿钱。
这种情况太常见了。
正忙活着给另一个人拿毛衣,就听见有人喊她:“文霞?是文…唉哟,还真是文霞啊。”
文霞一抬头,就看见了之前走掉的那位解放军同志又回来了,旁边还搀扶着苗大娘。
“苗大娘?”文霞在省城见到苗大娘也很开心,把毛衣递给顾客,忙过去把苗大娘也搀扶了过来,“好久不见了,您跟大爷还好吧?”
又问:“大爷没来啊?”
“来了来了,在车里坐着呢。”苗绣花没想到卖衣服的是文霞,先道,“你先忙,你先忙,忙完了咱娘俩再说话。”
这边围着好几个人,又一个拿了毛衣正准备掏钱的。
文霞就赶紧收钱找零。
苗绣花也给她介绍了旁边的大儿媳妇,叫郑燕,文霞就喊了声嫂子。
郑燕笑道:“原来你就是文霞啊?可真是巧了,我这回回去接我婆婆,净听她夸你和你丈夫孩子了……”
她相中了那件浅灰色的呢子大衣,先过去拿过来。
刚才看的那件毛衣已经被人买走了,又挑了一件,喇叭裤倒是没要。
文霞不想要她的钱,郑燕道:“可不行,我可不能犯错误。”
刚才问的什么价,就给的什么价。
把钱点好硬要塞给她。
文霞看向苗绣花,苗绣花道:“你大嫂有纪律,再说了,就算没有纪律也是交情归交情,买卖归买卖。”
她只好接了下来。
知道旁边的文喜粮是文霞她爹,苗绣花先打了个招呼,又打发大儿媳妇去车上把她公公喊过来。
张大爷没想到还有这种巧事,乐颠颠的过来说话,还问:“俩孩子呢?”
“我娘在家里看着呢。”
苗绣花笑道:“真是太好了,你们两口子都是勤快人。对了,常庆呢?”
知道骆常庆去南方进货了,也知道了文霞租了店面正在装修,马上要开店铺的事,苗绣花又是满嘴的夸。
“真好,你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文霞很想让老两口去自己家里坐坐,可郑燕得先带着公公婆婆回部队。
苗绣花道:“我跟你大爷这两天在部队上,不过我们也就住个六七天,等那院子收拾好了就去那边住,地址你还有吧……”
“有,等我看您去。”
文霞打算等老两口搬到小院子里再带俩孩子过去玩。
谁知郑燕主动给她留了部队的地址,道:“就在永坊街那边,你要是有空就过去坐坐,陪我爹娘说说话。”
“好的嫂子,九九也惦记她苗奶奶呢,提好几回了,等大爷大娘安顿好,我过去玩玩。”
郑燕邀请,她也就应了下来。
苗绣花知道她忙,还有人气喘吁吁的跑过来买大衣,就招呼着老伴儿先回去了。
到了车上还说:“这两口子真是闲不住,小骆也能闯荡……”
文霞没想到她最愁的呢子大衣最先卖光。
其他的毛衣裤子也陆陆续续卖完了,回到家就跟九九道:“你张爷爷苗奶奶来省城了,咱后天过去找你苗奶奶玩。”
骆听雨眼睛一亮:“好呀!”又叮嘱她老妈,“别忘了跟爸爸通电话。”
“知道啦,我闺女这操心的命……”文霞好笑不已。
远在穗城的骆常庆终于结结实实松了口气。
成大发道:“怎么样?说没问题就没问题啦,你可以正大光明去特区啦。”
骆常庆看着手里的边防证,笑道:“谢了成老板,我早点把货卖完,早点再来找你进货,毛衣要漂亮,款式要多,价格还要低,你多搞点,我也多搞点,咱们一起发财啦。”
三到五天是人家留给自己的缓冲期,其实就第三天上,边防证就给他送过来了。
“一起发财一起发财。”成大发笑道。
聊了两句,骆常庆先去把房退了,又看着时间去打电话,打完电话接着又办了一批托运,除了毛衣裤子,多弄了几件呢子大衣跟着发过去。
还知道苗大娘去省城了,文霞跟闺女准备去部队上做客。
骆常庆也准备启程,凭借边防证可以直接在火车站买去特区的票,正大光明。
等他坐上火车的时候,文霞正带着骆听雨跟苗大娘依依惜别呢。
她没把骆言带过来,主要孩子太小,也怕给人家添麻烦。
要是去苗大娘的小院带着就带着了,来人家大儿子家里多少还是有点拘谨。
中午程燕还回来了一趟,下厨炒了两个菜,陪着文霞说了会儿话,吃完就匆匆去忙了。
倒是一直没见到苗大娘的大儿子。
“你们那铺子定好开业的日子一定跟我说声,我跟你大爷去看看。”苗大娘牵着骆听雨软乎乎的小手,一个劲的叮嘱文霞。
文霞推着自行车往外走,一边闲聊着天,道:“好,不过开业得等常庆回来着,我是想等弄好了就先去铺子里摆点货带着卖卖,也省的街头巷尾的跑,还得躲红袖章。”
苗大娘也感叹他们做点买卖不容易。
一直把娘俩送到大门口,文霞把闺女抱上去坐好,跟苗大娘和张大爷告辞:“你们快回去吧,等你们搬过去了我再带孩子过去玩。”
“行,你骑车慢点。”
骆听雨也挥挥小手,甜甜地道:“张爷爷再见,苗奶奶再见。”
“再见小九九……”苗奶奶笑眯眯的冲她挥手。
文霞骑上车子离开。
两口子一个在外头忙,一个在家里忙。
等店铺简装弄完,文霞还跟她爹出去转了转,买了不少挂衣服的架子回来,先弄了一批货到店里,在琢磨咋摆好看。
而骆常庆也在特区开始了疯狂扫货,这边的海鲜也便宜的令人挪不动步子。
在这边待了十几天,通过收海鲜打开了路子,进到了一大批电子表,进价四块,带着厂里的条子。他要的量大价格也砍不下去了,但是对方送了他一台收录一体的录音机。
就知道里头还有利润。
总得让人家赚点,谁给你白背货啊。
除了电子表,也见识到了能价格低到能令人疯狂的其他电子产品,远比他在穗城看到的还要便宜许多。
以骆常庆定力都差点没把持住,最后还是只背上电子表和买的海鲜,坐上了回家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