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60(捉虫)

骆常庆知道冲冲只是个说法,老娘这也是在表态呢。

好笑地接过来,道:“行,我娘给我发红包了。”

回来的突然,家里啥也没有,晚上就在廖春华这里吃的晚饭。

吃完晚饭,文霞把闺女儿子留在这边,她跟骆常庆回去打扫卫生。

天井是泥土地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容易长草。

清理完天井,又收拾屋子。

骆常庆跟文霞说着话:“明天我去县城试试皮鞋好不好卖,顺便去看看他大娘,我自己去就行,你不用去看她。”

文霞道:“病的这么厉害,我不过去看看合适吗?”

骆常庆冷笑:“哼,她是啥病啊?纯属自己作的。牙还打着颤,都不忘往咱身上泼脏水,她有个当嫂子的样子吗?”

“你不用跑这一趟,我过去都多余,除了受顿埋怨,好话绝对听不上一句。”

文霞想想也是,刘美青去津店找他们是因为惦记茶叶蛋秘方,不敢回来问婆婆,还是把主意打到了他们头上。

刚才婆婆说了,刘美青要茶叶蛋秘方是为了给她娘家。

廖春华从县城回来去上杨村送信的时候,刘老婆子听说闺女卷进了人命案,吓的住进了医院,也是慌得不轻,稍微缓过神来就开始怨廖春华。

说什么:“要不是你这两天太泼辣我闺女不敢跟你说话,不敢问你,哪能去津店啊?一个破方子你守的这么严实,死了能带坟里去啊?”

俩人不是头一次交锋,之前廖春华来刘家要账就互相对骂过了,彼此骂起来都很顺口。

廖春华一听刘家居然知道茶叶蛋的事,肯定是刘美青主动跟娘家说的啊。不用猜也知道这又是为了贴补娘家啊。

那钱还没全要回来,这又打算贴补上了。

她也来了气,跟刘家老婆子对着跳脚互骂了半天。

骂完回来都不想给刘美青叫魂了,想想小峰哥俩,忍着气又做了回法。

所以廖春华才没再去县城,打电话问了两嘴,打完就推着车子卖茶叶蛋去了。

啥也不能阻挡她挣钱。

至于刘美青为何会知道他们之前在津店的住址,骆常庆两人听苗大娘说了才明白,原来村里的刘翠花是张金水媳妇的堂妹。

两口子还感叹,难怪名字这么像,都没往这上头想。

廖春华在家里洗鸡蛋、煮鸡蛋。

炉子里添上两根柴,就进来看眼小孙子和小孙女。

骆言年龄小,时间一长容易忘人,跟她熟悉了一会儿才咧嘴冲她笑。

小孙女记性好,下车看见她就喊奶奶。

俩孩子自己玩的也好,不吵不闹,都不用大人在旁边盯着,特别省心。

廖春华知道这俩孩子跟她不大亲,她现在也不像以前似的瞧着小孙女不顺眼,现在看着她白白净净的小脸还觉得挺稀罕。

就坐在旁边笑着看他俩玩,偶尔站起来出去看看火。

也忍不住跟小孙女说话:“小九在省城待的惯吗?”

小孙女软软地回:“待的惯!”

“那边有啥好玩的?”

现在的省城还真没啥好玩的,倒是公园比津店的漂亮,两个大公园,一个有些游乐设施,另一个就是以风景为主,很漂亮。

国营单位倒是比津店多。

骆听雨就这回去玩过的地方跟廖春华说了些。

等骆常庆两口子来接孩子的时候,廖春华就跟小儿子说:“小九真聪明,问她啥都知道,也挺能说,村里像她这么大的孩子少见有说话长篇大套,还说这么利索的。”

骆常庆笑笑,道:“认不少字了,带着她出门看到站牌上的字,还有一些单位门口挂的牌子,她都能念上来。现在除了背诗,还能读文章,等回去就开始准备教着她背字典。”

骆听雨:……

背背也行,这时候的记忆力是真的好,她砸砸底子,将来也能轻松些。

不过今天赶了一天的路,爸妈又收拾家里,都很累,倒是没让她学习,回去洗洗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骆常庆就出了门,等骆听雨睡觉起来吃完早饭,就听见门口一阵突突响。

骆听雨忍不住想笑。

她老父亲把三轮召唤回来了。

果然,骆常庆在外头喊她:“九九起来了吗?”

骆听雨哒哒哒往外跑:“起来了!”

“喊你妈过来。”

骆听雨:……

那叫她跑这一趟干啥?

文霞出去,把门提板卸下来,骆常庆把三轮车开了进来。

电视、风扇,还有‘捎’回来的行李,全搬进了屋子里。

车上还有豆饼,皮鞋、解放鞋。

每样都留点放在家里,村里人有要的就直接过来买。

骆常庆骑着三轮车回来也成了村里最靓的仔,有邻居看见就直接跟过来了。

“他庆叔,你这又弄的啥东西啊?”

“嫂子,除了豆饼跟解放鞋,还进了一批‘时代’牌皮鞋,齐城皮鞋厂的货,津店百货商店那边只要到货马上就能抢光的爆款,我们也是费了好大工夫才进了一批。”

骆常庆不是随口吹,他最开始打皮鞋主意的时候回来顺便去百货商店看过,偶尔路过别的地方的供销社也进去看过,当时去看的时候就没有现货了。问售货员,售货员还趾高气昂的来了一句:“早卖完了!”

百货商店卖28,比省城百货大楼贵两块钱,骆常庆这次买一双不降价,商店卖多少他卖多少。

任意款式一次买两双是55,总共便宜一块钱。

他不知道别人进货是多少钱,他进的是15一双,如果28能卖出去,一双能赚13块钱的利润,再不济也能赚十二块五,比解放鞋高太多了。

解放鞋还是因为厂里订单出了问题,急着出货,才能让他一双赚到四块和四块五的利润。

后来跟程建熟了,知道的信息也多,以前厂里出货,量少的能要到六块五,利润根本没那么高。

量多的话是六块,五块五是针对能走量的老销售商。

骆常庆作为新人一开始能五块五拿货,真是因为赶的巧。

皮鞋在村里好不好卖还不知道,他打算先给文霞各留五双,能卖就卖掉,卖不掉也不愁。

跟进来的是王爱云,她一听骆常庆进了皮鞋,就忙问价。

骆常庆就说了:“嫂子,我们这次买两双才便宜,买一双就跟津店百货商店和公社供销社一个价,这种鞋子咱村里供销社都抢不着货。要一双28,要两双55,每双各降五毛,但是这次的货价格上我们有规定,不守规矩以后人家就不带我了。这样,你要是拿一双,价钱上没法让,我给你搭十斤豆饼,拿两双在按55的基础上我给你搭二十斤豆饼。”

皮鞋跟解放鞋不一样,解放鞋价格便宜,他本就卖的比供销社低,大家也不好意思讲价。

这次的货价格贵,买一双的价格跟商店里一样。买两双…农村里有几个舍得一下花五十多块钱买两双的?

怕左邻右舍觉得他不照顾自家人,可骆常庆又想卡住做买卖的规矩,那从一开始就得卡,所以宁可搭送点东西,价钱也得守住,不能让人家觉得这价格太随意。

王爱云瞧着那皮鞋样式是真喜欢,她家里条件不错,大儿子跟大儿媳是小学老师,闺女跟女婿是双职工,儿女都孝顺。

她跟骆常刚种着地、喂着猪,骆常刚还会编筐啥的,经常去集上卖自己编的筐子,家里不缺吃穿,手里还有闲钱。

骆常庆还没去过津店的时候,王爱云就已经去津店逛过好几次了。

“我要三双你怎么给我算?”王爱云大嗓门,笑问道。

“你是我本家嫂子,这样,价格是八十二块五,我给你搭四十斤豆饼。”骆常庆也痛快,就按27.5一双。

王爱云是骆德康的儿媳妇,的确是本家嫂子。

“行,我先挑鞋,你给我留起来我回去给你拿钱。”王爱云也很痛快,不过她全挑的女鞋,一双男鞋没有。

骆常庆笑道:“嫂,不给我二哥买双啊?”

骆常刚在那边排行老二,他喊二哥。

王爱云翻了个白眼道:“才不给他买,老东西穿不出好穿来。我自己要一双,给小广媳妇一双,给小凤买一双。”

她儿子叫骆广,闺女叫骆凤。

“不给小广买啊?”

“切,他那脚就随你二哥,脚指头长牙,啥鞋都能顶出来,这么好的鞋穿着浪费,我就给他做布鞋。”

王爱云挑了三双,两双深棕一双黑色,骆常庆也没真留着鞋让她单回去拿钱,直接让她把鞋连豆饼都带走了。

他没想到回来还能有这样的开门红,把东西放下,跟文霞说了皮鞋的收款方式,村里人买单双也不让价,一双送十斤豆饼,两双送二十斤,有跟王爱云一样能要到三双的…估计够呛。

真有这样的就送四十斤,他送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