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道:“村里那么多户人家,还怕凑不够?我家有两套桌椅板凳,到时候都搬过来。到时候村里人都来凑热闹,就算是摆成流水席怕是起码得摆个三四十桌。你这地坝肯定是不够摆的,那就摆在大路边上。”
田大爷道:“下雨怎么办?”
二舅爷道:“就是后天嘛,天气预报说了是晴天的。就算是雨天,我也给你张罗出棚子来。老田头,你坐一边啥都别管了。支书啊,你现在去喇叭里通知一下:黎夏出钱,咱们全村出力,后天给老田头好好热闹一下!叫村里人能来帮忙的,现在赶紧过来在牟伟这里登记。到时候忙完了,肉和菜要是有剩的就给她们都分一分。然后让附近的住家户后天一早把家里的桌椅板凳抬过来,杯盘碗碟的也拿过来。我会安排专人负责登记和送还。”
新支书牟泉赶紧点头,“那我现在就去广播。”
二舅爷看看黎夏舅舅,“我张罗人,你张罗菜。牟泉你把菜的事也在喇叭里说一下。”
舅舅点头,“好的,二叔。我按几十桌张罗呢?”
附近几个村的肉跟菜都是他在收,等会儿打几个电话给各村的支书就完事了。
二舅爷看看黎夏,“先按九十桌张罗。这事儿跟夏夏有关,我看政府也得来人。周边村子的人听到风声也都得来。老田头,他们要是送礼钱,你就收着。”
田大爷道:“这怎么好啊?”
“不然让人来白吃白喝啊?咱们家的人来帮了忙的也就算了。外村的他要送礼钱,就收下。这种不用你还人情的。”
这条广播一出,牟家村家家户户都出了人来。
给这么高寿的老寿星过生辰,那本来就是桩喜事。何况,田大爷在村里一辈子与人为善。
再说了,还是黎夏出钱,老支书张罗。怎么也得给这两人面子啊。
刚秋收完,茉莉花也摘完了,田里的活也不算忙。
来登记的人络绎不绝的,牟伟那里就开始登记。
舅舅看过他的字,“算了、算了,你起来,我来。”
牟伟讪讪站起来。他就读了小学,字不大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