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在青山镇周边的村子里,属于不富裕人口又少的村子。

而且平整的旱地也相对比较少。

五十亩平地是她在这里能买到的极限,每亩地二十两银子。

五亩地用来盖美食工坊流水线和办公点,完全足够了。

剩下的四十五亩用来做定制农场。

买地建房这些,陆青悠都没有出面,所以村子里的人都以为是方游买的。

村民都知道方游以前是做大事的,后来破落了才进了村子。

所以大家都对此议论纷纷,尤其是在李大山和王氏两口子面前,更是掩饰不住眼中的讥笑。

李村长更是每天乐的见牙不见眼,他知道李家村以后绝对能富起来,在各个需要他出面的地方,绝对是优先处理。

对于招工的事,陆青悠没插手,只要按照她提出的要求找就行。

美食工坊嘛,肯定是要干净整洁的人。

定制农场则是需要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

不过古代的人,干活这方面都没什么问题。

李村长出面,跟几个邻村的村长知会了一声,只要附和条件的,都可以来应聘。

陆青悠自己呢,就作为幕后老板和财务,根据进度下达指令,还有管着各个岗位的工钱制定和发放。

忙碌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工坊农场和管理团队都组建成功了,就等着过完年后,开始正式进行了。

陆青悠带着方游和几个管理层,开了一个碰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