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

县城里的读书人,包括桐镇那边的读书人,有的时候都会慕名而来。

他们会在族长的陪同下,花点银子,在陈家村的祠堂抄书。

想到陈家村的底蕴还是挺丰富的,陈萱萱就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去那里读。

一想到这些,陈萱萱就忍不住的计算了,明年如果那些猪真的能够长到200斤,而且都能一个合适的价格都卖出去的话,那她就得让自己的三儿子和四儿子,都去陈家村看看。

谁的天资好,谁聪明些,谁就有机会读书。

如果这两个儿子的智商情商什么都半斤八两,那她到时候拼一拼,咬咬牙,带着全家人多努把力,争取让这两个儿子都读书,考取功名,让他们都变得有出息。

在这里生活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陈萱萱已经充分体会到了,为什么古人经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了。

因为在这里,只有通过读书当官,他们才能彻彻底底的改变自己的地位。改变自己的社会处境。

当一个天天在地里刨食的农民,是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

就算是当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如果没有社会地位,如果不能跟官府的人攀上关系的话,挣再多的钱都是白挣的,那都是给别人挣的。

一想到这些,陈萱萱就开始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从来都是穷文富武。

这读书呢,就必须要有钱。

没钱的人,是读不起书的。

毕竟,如果一个孩子要读书的话,他方方面面都要花钱。

他就成了一个纯粹的,不挣钱只花钱的碎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