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想到他要来,就止不住的开心呢。
第34章
傅清瑜是真担心冷云麟讲不好, 毕竟能进入国子监的诸位学子,除去家世,学识也是佼佼者。
而冷云麟只学了小半年, 还都是挑着学的。
这讲的不好, 一下子就能识破。
傅清瑜甚至写了封信去问问冷云麟, 若实在不行, 他给代笔写一篇讲学内容。
冷云麟很快就回信, 只说是不必担心,他自有办法。
但却只字未提是什么法子。
傅清瑜好奇想问他, 但一来一回已经来不及, 若冷云麟有心, 自然会在这封回信说明。
因而傅清瑜有些气恼了,就多余担心他。
在讲学前一日, 蔡祭酒忽然又到了广业堂, 宣布了一个消息。
“陛下说他学习时日尚浅, 此次讲学就更换形式,改为辩论, 以‘崇本抑末’为辩题。”蔡岚泽看了看众学子,点了两人, “赵稹希,傅清瑜, 你二人各领一队, 每队五人,进行辩论, 至于是方与非方,有你二人来定。明日陛下前来听辩,望诸位拿出真才实学, 好叫陛下知道我国子监之风采。”
这话一出,众位学子顿时议论纷纷,傅清瑜也觉得十分意外,没想到冷云麟竟然想出了这等办法。
辩学自古有之,如庄子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之辩,亦或是“两小儿辩日”,再到“鹅湖之会”,理越辩越明,一来一往的辩论中,一个人的学识与临场反应俱都展露无疑。
这一招着实高明,冷云麟既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不必亲自讲学,又可以提前了解学子中有无栋梁之才。
难怪他回信一点都不急,原是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