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筠,接到留言册的时候,你应当已经在家里了,你匆匆的走了,不让我送别,连留言册也不要了,你真的那么急吗? ”这段显然是后来才加上去的。
李思筠看着留言,毕业的伤感和对未来的迷茫,及对恒的思念,一起涌了上来,泪水模糊了视线。打开相册,里面有她跟恒及同学们的很多合影。往事一幕幕浮了上来。这本相册是她参加学校运动会获得三千米长跑冠军的奖品。
入学后参加的第一次学生运动会,班主任许老师对大家还不太熟悉,却饮点了李思筠参加三千米长跑。他说要选一个个子不算太高的,也许就凭着这点,许老师慧眼识才,李思筠竟在那届女子三千米长跑中夺冠。第一次参加长跑比赛的她有一套她自己的方法,一开始不要跑第一,哪怕有这个体能,一直维持在第二或第三的位置,因为跑在第一就会很怕别人超越,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消耗体能。等到剩下最后一圈时,她出其不意地加速超越原来的第一名,对方还没反应过来,李思筠已继续加油冲刺夺冠!
班上的同学们都沸腾了,大家都想不到平时瘦瘦弱弱如豆牙菜一般的李思筠竟有如此惊人的耐力和体力!宿舍室友们在当晚更是举行了一场“关于李思筠身体好还是不好”的辩论卧谈会。正方反方争论不休,也没一个定论,平素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咳嗽不已的李思筠居然能拿三千米冠军,这件事后来成了班上同学们无聊时津津乐道的谈资。
后来学校再举行运动会,李思筠主动报了三千米长跑,又再一次夺冠。有次刘扬看到恒,还打趣他道,“李思筠可是长跑冠军呢,你追不追得上她啊?”恒笑说,“我骑摩托车追。”想起这些美好的往事,李思筠心里十分惆怅,对未来的迷茫似乎更深了一层。
待业在家等着分配的日子里,百无聊赖,李思筠看看书,跟一些同学通着信,家里没有电话,只能通信,有很多同学在开始积极地跑关系,争取分配一份好一些的工作。班上大多数都是出身农村或城市下岗家庭的穷学生,但也有些家境不错的同学读的是委培。这部分同学是家里有些背景的。委培就是单位委托学校培养的意思,中考录取的时候分数线比较低,三年中专只要不留级,一毕业就去委托单位上班了。不过班上还真有位长相靓丽的女生因为恋爱无心学习挂科留级了,也就意味着她原定委托培养的单位泡汤了,毕业时,她哭得梨花带雨,悔恨不已。李思筠跟徐琳也写了封信,徐琳回信说,她去一个用人单位毛遂自荐时,那个单位的负责人说:“一来就要下岗,你来不来。”她深受打击,彷徨不已。
从跟同学的通信里看出大家的毕业分配都不容乐观。李思筠在家等待分配的日子里,也陆续等到一些初中同学的大学录取消息。他们后来都是上了二中,二中的师资、生源跟一中奥赛班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赶上了大学扩招,很多原来屈居于李思筠之后的同学都考上了985大学。这些消息对于李思筠又是一个不小的冲击。李思筠读了三年中专,他们读了三年高中,李思筠等着也许“一上岗就下岗”的就业分配,他们却迎来了考上重点甚至是名牌大学的好消息。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他们考上的消息又深深刺痛着她的心。他们人生美好的画卷即将展开,而她却沦为这么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
记得那天毕业离校返乡时,在县城转镇上的公交车上,她偶遇了一位初中时的男同学钢。钢初中时一直是年级第四名。他看到李思筠十分兴奋,迫不及待地说:“我刚考完高考,今年题目很简单,要是你去考,重点大学信手捏来。”李思筠听了,苦笑了一下,她认同钢的说法,整个学生时代,十年寒窗,李思筠都没拿过几个第二,常常是年级第一,当年她可是以全校唯一的资格考上了一中最好的班“奥赛班”的,考重点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的自信当然是有的。但是现在说这些都没用了,即使再遗憾,也得往前看。
学校里有一位老师跟她来自同一个地方,但他并不是李思筠的科任老师。他曾经让李思筠会计学的老师把他在学校教师楼的地址带给她,让她有事可以找他。李思筠受宠若惊,她其实并不认识这位老师,也许因为她在学校小有名气,所以老师知道她。李思筠约了另一位同学一起去了这位老师家里。他和师母很热情地接待了她们。毕业时李思筠跟父母通电话,聊起这件事,母亲让她拿些竹笋还有鸡蛋去找这位老师,看看能不能帮忙分个好工作。母亲后来问起时,李思筠说去了,其实压根儿也没去。她就是鼓不起勇气拿着土里土气的土特产去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