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要她,起码这部暂时不想。”陆星辉淡淡地说,又看了孙哲绎一眼,“制片厂什么时候新人进来就能配旦角?就算她是李潇潇也不行。”
孙哲绎有点无奈:“你先见了再说,别先入为主。”
翻译组从沪市电影制片厂里分出来,成为独立的美术电影制片厂,这其中就包括美术片的制作,以及译制片的加工。
美术片其实就是动画片,并不是真实演员拍摄,后期需要配音演员为动画角色献声,而译制片同样需要配音演员,所以干脆就将这两大类都合在一起。
十年凛冬期间,配音人才流失严重,有的是在被下放时或生病或受伤,已经无法再进行配音,有的则是担心前途,早早就转行了,现在对配音早就生疏,因此孙哲绎现在很缺人。
不止他,其他译制中心都缺,上级也都收到各译制中心的人才需求了,正商量着从军区文工团调配人手。
配音演员需要专业技巧,如果文工团演员调过来,必然是要接受专业训练,然后从小角色配起。配音导演会根据一众新人的表现情况,再决定要给出什么角色。
陆星辉跟孙哲绎差不多的年纪,两人一个耿直傲气,被放到牛棚里呆了几年,也没被磨平半点脾性;一个圆滑低调,带着组员小心周旋,熬到了翻译组独立成厂。
陆星辉早年到国外留过学,精通好几门语言,制片厂里的翻译员很多都自愧不如,他也经常在翻译员完稿之后做微调,使台词和影片角色的嘴型更加匹配。
国内大多人都没机会学外语,翻译员本来就不多,像陆星辉这样全能的制片厂人才,既能翻译又能配音,还能导戏的,几个制片厂加起来也就他一个。
陆星辉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要求更高,所以他负责的电影质量都非常高。
这次他能从牛棚回来,最大的原因在于环境松动,孙哲绎趁机将他捞回来。
他回来后从孙哲绎那边了解了一下情况,知道李潇潇这姑娘。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从大军区文工团的主演,来到新成立的美术制片厂,这是屈才了,但对于陆星辉来说,大军区出来的也好,小剧社过来的也好,都是一样的,都是外行进来,他都一视同仁。
“好。”陆星辉也不跟孙哲绎争论,“我不会降低选角标准的,该是怎样就怎样,你要真想留这个人,那就找别的导演带。”
不用降低,提高标准都没问题。孙哲绎知道现在说什么,陆星辉都不信,而且容易越说越反感,只好说:“行行,总之都按你的规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