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旻的父亲在段旻上大学之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段旻最艰难的大学生活是怎么一个人艰难度过的,也只有段旻一个人才明白其中的酸楚。
段旻和段文的相识是在父亲去世那一年,父母怎么说也是夫妻一场,段旻是在父亲的葬礼上看见段文这个小妹的。
天差地别。
段旻见到段文的第一感受,葬礼上,自己是为父亲披麻戴孝的独子,是再也没有家人依靠的人,是需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读大学的孤儿。
另一边,是再婚的母亲,是被疼爱着宠溺着长大的女儿,是无忧无虑备受宠爱的“妹妹”。
明明都是同样的母亲,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段旻从来没有怨恨过,他只是觉得不公。
段旻从小对感情的认知都和普通人不一样,他懒得去花时间花精力去维护一段不一定能够长久的关系,对段旻来说,爱对人类来说本身就不是一个持续性的状态。
更多的时候,这种情感的牵绊对段旻来说更是一种累赘,是一种负担,是让他觉得活着很没有意思的东西。
他不需要这种只会阻碍自己进步和成长的东西,这些的东西对段旻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厌恶的。
只是段旻伪装的很好,他不屑于经营无用的感情,所以外人看来他是一朵高不可攀的高岭之花,只有段旻自己明白,自己有病,正常人不是这样的。
这种状态通常被人称为“冷血”,段旻一直认为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样的人不会被环境影响,不会被情绪所牵动,总而言之,这样的人不容易受伤。
“……”
杜霂年看着这个嚎啕大哭的小妹,内心全都是挣扎,他有很多劝慰的话想说,作为杜霂年,他想说,但是作为段旻,他说不出口。
人生的艰难之处就在此处,在二选一的抉择之中,到底该选择什么还是放弃什么?
“段老师,你终于来了,你不知道,今天晚上的状况,要不是酒吧老板,我们可能就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