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

“现在,想参加第一项游戏的同学可以来我右手边报名,五分钟后开始。”

金珂很喜欢那个毛茸茸的小吉祥物挂件,戳戳程迟音胳膊,又看看大家:“那个好可爱啊,咱们努努力争取拿下!”

程迟音也觉得那小吉祥物做得萌的很,挂在书包拉链上做装饰会很好看,点点头,朝大家轻挥挥拳:“努努力!”

其他几人认真点头。

谁知道旁边桌的姜一然“嘁”了一声,笑起来。

又是你?金珂皱眉:“你笑什么?”

“笑有些人不自量力。”姜一然放下筷子,看也没看金珂一眼,伸个懒腰拿起椅背上搭着的外套就要过去,“过去几年这个环节的奖品都是我们省队的前辈包揽下来的。”

程迟音也吃饱了,拿热毛巾擦下嘴,在姜一然路过自己时,慢条斯理说了一句:“前辈的成绩,怎么成了拿来炫耀自己的谈资?”

姜一然脚步顿住,低眼看她,温文俊秀的脸上表情带点冷:“今年也不会改变。”

“今年当然会改变。”程迟音放下热毛巾,站起身,朝其他几人笑了一声,“走吧,我们去报名。”

和睦相处谦虚有礼是没错,但三番两次的呛声怼人,程迟音还保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平和态度就怪了。

姜一然冷笑一声:“你猜猜几年后十几年后,站在这里的人能有多少为数学作出贡献?”

程迟音垂眸,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姜一然对数学的狂热与痴迷令教过他的所有老师都感到吃惊,他的那句“未婚妻名字叫数学”完全是发自内心,要将此生献给数学事业。联赛中拿到满分,他惊讶于程迟音在数学上的天赋,由此更加痛恨她的分心她的不专注,对她充满敌意。

在他看来,无法坚定孤独地走在这条道路上,被路途的繁杂景色迷了眼,终究只会浪费掉天赋。

这一场cmo在整个数学领域微不足道,也许用不了多久,几年后就不会再有人记得。只有最拔尖最出色的,才有资格真正踏入数学的殿堂。

报完名,程迟音和金珂等人到等候区等候。

主持人看着时钟,举起手:“好,五分钟到,请工作人员给参加这项游戏的同学发放纸笔。”

看到人手都有纸笔后,主持人揭晓:“第一项游戏是:竞速答题。我身后这块盖着红绸的黑板上写有题目,等会儿掀开红绸意味着答题开始,最快解出正确答案的同学上来写答案,答案正确所在省队积一分。注意,这是一道竞速题,唯一的要求就是快,只看答案不看过程。”

说罢,主持人掀开黑板上的红绸,题目显露,底下同学立刻开始解题。

程迟音扫了一遍题目。

“小明在外地求学,突然收到外公重病的消息,要急忙赶回老家……试求路上o点,使小明沿着ao→bo能以最短时间到达b点乘高铁回老家。”

这道题是一道用导数求极值的问题,思路不复杂,但题目中给的条件多,推导起来过程繁琐计算量相对较大。

竞速?

程迟音直接放弃求导,反正只需要一个答案就行,不论过程。

在她的知识体系中,数学物理两门学科已经牢牢嵌在一起,并非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谁也没规定题目一定只能用一种思路来解,谁也没规定题目只能用数学来解。

路径问题,她立刻想到使用物理中光学里的费马原理来解这一道题。

——光线传播的路径是需时最少的路径。

只需要将这一道数学题转变成光学里的折射现象,假设一道光线从a点这一光密介质射出,经由光疏介质,正好发生全反射并经过b点,那么光线经过的o就是所求点。

解一个方程就能够得到答案。

在草稿上迅速列出式子,程迟音站起身。

周围同学诧异地抬头看她。

金珂和其他四个省队成员眨巴眨巴眼,目送程迟音走到黑板前。

怎么能这么快?

程迟音走上黑板拿起粉笔,在问题下回答:o点距b点8km。

此时距离题目发布时间还不到一分钟。

大部分同学刚刚阅完题列出求导式子。

主持人笑:“答案正确!这位同学所在的省队积一分。”

对了!金珂笑得合不拢嘴,低声夸赞:“好样的迟音!”

“那么这位程迟音同学可以说下自己的解题思路吗,怎么这么快就解答出了?”主持人将话筒递到程迟音跟前。

程迟音在黑板上画了个光的折射图:“转换成物理问题,从水这一光密介质射到空气这一光疏介质,当折射角增大到90°时,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用费马定理解。”

这个思路并不复杂,只是在场学生处于cmo的环境中,下意识想起的都是怎么用数学知识点来解题。

姜一然看着自己下一个式子就能得出答案的草稿纸,只要再给他五秒,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他皱眉,将草稿纸拧成一团扔进垃圾桶。

在只有一个第一名的情况下,别说五秒,一秒就是有和无、是和不是的差距。

二楼正观看着这一幕的组委会领导们微微点头:“这个孩子思路很灵活。”

“她在物理联赛中也拿到了省队名额,数理不分家还有有道理的嘛,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融会贯通程度确实很高。”

“物理联赛?貌似是压分数线进的。”这位领导不以为意,“还是数学更有天赋些,别分心搞些旁的了。”

另一位摇摇头:“这你就错了,我听物理学会那边的人讲,她物理是临时抱佛脚去考的,没时间准备,教材翻过就上阵考试了。物理学会对她的重视,可不比咱们少。”

积一分后,程迟音他们队处于领先状态。

程迟音和金珂几人来到第二项游戏区域。

主持人拉开盖着道具的红绸,只见是一块屏幕和一个游戏手柄。

“接下来这个小游戏,大家一定都玩过。那就是——”主持人拿起游戏手柄,“俄罗斯方块。”

俄罗斯方块。

在行宽为10列高为20的网格中,移动翻转一共七种类型的四格方块,排列成完整一行时就能消除得分,而当方块未被消除累积触顶时则游戏结束。在小时候家长不给手机电脑玩,不少人就是打电视机、学习机上的俄罗斯方块消遣。

底下讨论开了。

“俄罗斯方块?这有什么挑战难度。”

“我家小时候电视机上就能玩,拿着遥控器摁摁摁一局可以玩一个小时不带死的。”

“这得比到啥时候。”

主持人笑了笑,没多说,直接点开一局游戏示范。

在场的同学这才发现,屏幕上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只能看得到右边提示区,除了正在下落的那块方块,主操作区是空白隐形的。

……离谱。

盲打俄罗斯方块??第二个游戏比起第一个,难度可谓骤增。

主持人握着游戏手柄试了一局,两分钟都没撑到,游戏结束,这时主操作区才显示出歪歪扭扭堆到顶的方块们。

“gameover。总分:10分。”

主持人转身,举高游戏手柄:“现在哪位同学要上来挑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