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幸现在管着整个织布坊的账本,若是要重新招人,那成本肯定会增加,花的钱也要更多一些,所以他把周幸叫过来问一下他的意见。
周幸想了想,提了一个建议,“郎君,织布坊里的那些学徒如今已经学的有模有样了。有好几个都已经会上手织布了。”
这个姜子延知道,毕竟年前他去看的时候那个叫池静的小姑娘就已经在学织布了。
“我看过了,她们织的布质量也不差,只是速度不够快罢了。可以从她们中选出来一些手艺好的加入到正式织布的行列。还可以出一项激励策略,如果她们谁的布被选中可以卖出去,那就给谁另外增加奖励。这样也能鼓励她们更好的学习。”
姜子延觉得周幸这个提议甚好,当即就应允了。
现在这段时间只是个过渡期,等到姑娘们的手艺上来了,织布坊也就不用愁缺人手了。到时候就能招收第二批学徒,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想到这里,姜子延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开一座书院。不过不是读四书五经的书院,而是专门培养一些技术型人才的书院。
因为这些年大魏天灾人祸不断,国库空虚,百姓的生活很不好过。
如果能通过书院学习一些技术,比如开设土木工程,招揽一些这方面的人才做老师,以后再遇上修路修桥这种事情,就可以作为专门的技术人才去指导。
还有关于农业方面的,不论学识,只要懂农业上的种植情况,具备丰富的经验,都可以来任教。
还可以招收一些关于木工机械一类的人才,可以传授做木工的经验。之前姜子延一直想改良马车,增加一个减震装置,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姜子延越想越觉得可行,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前提是要获得官府的支持才行。
从前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致富,可如今挣到了那么多钱,他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别人。
等晚上的时候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林昭,林昭很支持。他一直都知道姜子延脑子里奇奇怪怪的想法很多,比如他会造雷管,还会做水泥,还有之前在凛州的时候倒腾出来的农具梿枷。
他从来没有追问过为什么他会这么多旁人不知道的东西。他喜欢的始终是他这个人,所以对于他的想法,他都会支持,不问缘由。更何况这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过这件事不能着急,要慢慢来。
等到二期工程快修建一半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份中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