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页

临安通往京城的水泥路已经修好,之前朝中大臣反对的声音也渐渐消弥。

他们逐渐明白了林昭在折子上所说的那句“要想富,先修路”是什么意思了。

临安的百姓贫穷困苦,从前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就算知道有很多东西能换成银子,但路不通,或是不好走,就没办法将东西换成银子,日子就会一直艰难下去。

如今的这条路修成了水泥路,而且中间有些路段是重新规划的,将主路径缩短了许多。

从主路径上延伸下来许多分岔路,通往各个地方,方便各个镇上的人们往外运输东西,进行贸易往来。

自从这条路修好之后,路上的行人肉眼可见的变多了,其中最多的就是挑着货物赶着马车去外面集市卖东西的人。

此时林昭还在衙门里办公,一旁的师爷在旁边伺候着。

师爷的岁数要比林昭的年纪大上一轮半,差不多有三十多岁,留着两撮倒八胡,时不时的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供林昭参考。

这位师爷可是跟过好几位县官的,所以,对临安城里的民情民生都相当了解。

自打林昭上任以来,他表现的还算安分,所以林昭便一直留他在身边用着。

陈师爷眼观鼻鼻观心,是个心思玲珑的人,仿佛是知道新来的县令是个有主见的正直的官,所以他一直恪守本分。

就比如现在,林昭不开口问他事情,他一般就在旁边做一些辅助性的事情,从来不多言。

他一直秉承着说多错多的原则,给林昭的印象还不错。

此时他正在帮林昭整理公文,对于这位县令上任的这些时日里又是修建水泥厂,又是修水泥路,还经常去村子里走访,体察民情感到十分惊讶。

行事别出一格,特立独行。

陈师爷惊觉这次来的是一个正直而且肯干事的官,想起前几年家里的落魄,忽然觉得以后的日子有了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