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工作给他撑腰,胡玮鼓足了勇气,主动跟那个女知青接触。

一来二去,两人熟悉起来。

胡玮开车外出,经常会带些外面的好东西回来送给女知青。

渐渐的,两人打的火热。

胡玮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正式的提出,想跟她处对象。

女知青模棱两可,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

胡玮却非常高兴,觉得人家没有拒绝,那就有戏,所以加倍的对女知青好。

胡玮过于乐观地以为,自己和知青之间的关系稳了,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信告诉家里,他在外边找了个城里来的对象。

全家老少知道了以后,都很开心,来信催问他,什么时候回老家办喜事,让家里的父老乡亲见见。

胡玮就又去找女知青商量两人的终生大事。

女知青对胡玮说,她下乡之前,父母很严肃地交代过,在农场不能处对象,尤其不能找农村的。

胡玮一听,感觉很受打击。

可他没有放弃,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心血,而且老家的人都知道他在外面有对象的事,他怎么能轻易放弃。

胡玮让女知青给他个机会,兴许女方家里能同意呢?

女知青也没明确表态,到底给不给机会,说再看看吧。

再到后来,女知青对胡玮提出来,如果结婚,必须有三转一响。

而且必须有全套家具。

那时候在知青中间,兴起了打家具的风潮。

此前农场老百姓家里,没有家具的概念,都是一条土炕,两只木箱,一个小炕桌,再有几条小板凳,这就是小康之家了。

没有家具的说法。

但知青们带起了一股家具的风潮,开始时兴打衣柜、打桌椅、打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