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的儿子小郭立马反对: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骑马游街?到时候敲锣打鼓、吵吵嚷嚷的,把马惊着,再把小宇摔出个好歹,看你怎么交代!”
“那你说怎么庆祝?”老郭抽着老旱烟问。
村里的会计开口了:“听说,小宇的小舅子也考了大学,他们村用公款买了面大镜子,听说现在就兴这个。要不,咱也紧跟时势,送面镜子?”
老郭立马点头:“既然人家送镜子,咱也送,咱不能落伍。镜子好,镜子挂在那,亮亮堂堂的,能挂个几十年,那咱也买面大镜子!”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由村里出钱,买面大镜子。
再召集村里的青壮年,提前排演锣鼓,到时候敲着锣鼓,把镜子送到他们家。
再买上六挂一万头的炮仗,二十个响雷,在他们家门口炸一炸。
然后请乡里的电影放映队,从姜鸿宇回来办酒席那天起,连放三天电影。
姜鸿宇把人武部那边的事情都处理完,把户口和粮食关系转移证明都办好了,趁着程雪飞去申城那几天,就回来办酒席。
姜鸿宇考上大学,河西村的老少爷们就好像自家子侄考上大学一样开心,一个个不用招呼,自发过来喝喜酒,送上一块两块的贺礼。
对父老乡亲们送来的贺礼,姜鸿宇没有拒收,但他也不想让人家白掏钱,就特地把酒席办的很丰盛。
他仍旧请了之前用过的那个厨子,用了十个菜,一道汤。
外加从粮站买的富强面粉蒸的白面馒头,还有好烟好酒、花生糖果。
可以说非常奢侈了。
这算是他们村几十年来最丰盛的一桌酒席,可算让河西村的父老乡亲、男女老少解了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