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听她说起做耐实的鞋上山也好,于是道:“脆脆,春分一过,我得去和村里的渔夫一起出海了。”

他身上有力气,一网下去都是鱼虾,有的船家不会捕鱼便会赁船出海,一天两个铜板。

往年春分到秋收,村里没有庄稼地的汉子会互相成团,三两个共同出钱雇上小船和渔网,一天来回,海货能有不少,尤其是鱼值钱,一条三斤多的鱼能卖上二十个铜板。

每年最挣钱的时候就是出海的这段日子,每天都能有十来个铜板的进项,积攒起来到了秋天的时候正好够交税银。

出了税粮,家里就不用出人去服徭役。

花溪村不是离海最近的村子,村里人有一半人口有庄稼地,都是农户人,剩下的人总要有谋生的路子。

平民百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庆家往出走三道门的秦家人,三房加起来六口男丁,都是渔夫,常年以海为生,院子里外都是鱼腥气。

庆脆脆猛地想起一事,“往日多打回来的鱼要是卖出去,最后怎么办?”

王二麻子道:“买鱼都是买新鲜,要是当天的卖不出去,隔夜发臭,就只能扔埋了。有些渔夫家近,要是有活水养着,也能存留一段时间。”

但是海鱼耐不住浅水,时间一久失了活性,也卖不上好价钱。

庆脆脆心里砰砰跳,只觉自己发现了一桩好生意。

上一世进了县太爷后院,遇到一个福州出身的渔女当姨娘,她家世代渔樵,爱好海货鱼鲜的吃食,奈何有些海味无法留存,过了季节便吃不到,闲着无聊便盘算着做成海干货。

那时她们走的近,曾一起尝试做过醪糟鱼酱、小黄鱼干等各种。

如今一想,岂不是可以铺陈开做大做强?

据她所知,镇上还没有哪一家是做海干货生意的。

就连几个海味食馆都是寻常蒸煮,不曾有什么鱼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