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风景很好,她心情也很好,忍不住就睡着了,等她醒了发现已经下了高速开始往市区开了。
这个路她再熟悉不过:“你亲自送我会y市?你公司的事呢,不忙啦?”
徐炀勾唇,不阴不阳地开口:“给地主打工都得有放假的时候。何况我就是地主。现在下面的人都回家了过年了,我手底下也没兵,我自己干活啊?”
有道理。于小秋安静的看着车窗外的风景,y市属于四线城市,很小,从市内绕一圈打车基本也都是起步价。
可家乡就是家乡,这里的土地是盐碱地,高层盖得少,楼房基本六楼最高。
也正是这样,这里的天空很好看,很少遮挡,虽然少了大都市的气息,天空却是极美的。
当然,于小秋不得不承认她是带有滤镜看自己的故乡。
她和楚宇琤都生长在这个城市里,只不过她们认识的太晚了。
他们两家一个在城市的东头,一个在城市的西头。
一座城市的两头,也是贫富差距的两头。
西部的人靠着辽河边,西潮沟,世代捕鱼为生。
于小秋儿时,经常看到邻居们出海捕鱼。然后放到三轮板车拉到市场贩卖。
养船儿的邻居,白天在家织网,补网。她小时候还帮忙给邻居家上过篦子。
就是用竹子变成上尖下宽,中间穿好鱼线。她帮忙捆线,然后递给捕网的阿姨。
有时候邻居会给她一块糖。
小时候她家门口有个台阶,打鱼回来的三轮车会从她奶奶家的门前过,上台阶的时候,会颠簸下,有时候会掉下一个半个海螺。
于小秋记得奶奶坐在门口纳凉,无意间发现台阶上的海螺很高兴,乐呵呵地回来煮好了,给她吃。
海螺当时多少钱一斤她并不知道,依稀记得很贵,奶奶把海螺煮好了,用牙签挑出来,就在她身边笑眯眯的看着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