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着国公夫人位置的许松蓝终于肯挪窝,而后宅之中能够补阙的只有她喻兰,这自然是大喜。
可是有了这么一张懿旨,有了孟海的那一声道贺,就算她真能顺顺当当地被扶正,只怕也要一辈子受人非议了!
别苑中的一场热闹,身在都堂的澹台阔秋还未能得知。
他今日在都堂忙了整整一日,崔氏已倒,朝中许多官员都被牵连革制,出现大批空缺。寒门顺势提出再开科举补员,牢牢把控礼部和吏部的郑氏与卢氏则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不外乎那么几个,什么推官制沿用多年效率更高,已经足以补员,且科举耗时耗力,民间所谓名士大拿未经过世家熏陶,大多只有虚名,最后能够选□□的可用官员不过零星两三个,得不偿失。
皇帝的态度再次暧昧模糊起来,不过裴是非也并不着急,他很清楚,再开科举之事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左右崔氏已倒,世家已经被挖出了一个血口子,剩下的事可以徐徐图之。
现下最要紧的,还是几个位置的任官,譬如尚书侍郎等朝中要职,分列三品四品,这等重要职分,非有资历有才学者无可胜任,也并非是科举推官能遴选出来的。
户部尚书之职便是其一,先时户部尚书一直空缺,一是朝中资历地位都能胜任的人没有几个,二是原任左侍郎崔演背景强大,势力雄厚,若是随便的一个官员任职尚书,只怕压制不住。
眼下崔氏这棵大树倒了,底下小鬼也树倒猢狲散,正是收拢户部的最好时机。
而裴是非想要推任户部尚书的人选,正是澹台阔秋。
澹台阔秋是皇后外戚,世袭一品晋国公,又在韦氏之乱时有拨乱反正的功绩,同那些只知道靠荫护的贵胄还是不大一样。论地位他足以匹配,再有,他既是世家出身,又倾向寒门,既有澹台氏历数几代累积下来的人脉关系,又同裴是非联系密切。
让这样的人掌管户部,也能稍微缓和寒门世家之间的矛盾,堵上世家官员的嘴。
再有,推任了一个世家出身的户部尚书,寒门退让了一步,也好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在争取左右侍郎时便能轻省得多。户部右侍郎一向不管事,只知道传递文书,崔演在时他听崔演的,澹台阔秋在时,他恐怕也是听澹台阔秋的。
这便就剩下了户部左侍郎,崔演才刚因罪被流放,空出了左侍郎一职,寒门正有意要推举在大理寺中历练多年的常璋上位。常璋在崔氏倒台案中首告有功,正该封赏,且他性格刚直不通转圜,换句话说就是个轴得要命的棒槌,将他安置在户部,不会争权夺利,也不会太得罪澹台阔秋。
澹台阔秋在都堂盘桓一日,就是为了同裴是非等人打机锋,说了整整一日,他是口干舌燥身心俱疲,待回到家,本想好好休息一会儿,却听下人道喻兰晕厥过去,昏迷不醒,再细问,才知道今日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
他本没有在意过许松蓝送来的东西,只以为不过是他要她认养幼子,许松蓝不满,便使出些妇人拈酸吃醋的招数,过一阵儿就好了,毕竟当初他携喻兰同彦昭回京时,许松蓝也是一副绝不肯屈就的模样。
但是离了国公府,许松蓝又能去哪儿呢?夫为妻纲,出嫁从夫本是正理,最后许松蓝认了错,两边也都妥协了,许松蓝再不提离开国公府的事,他也放任她困守国公府,就这样远远地养着她,供着这个妻子。
他已经退让到了极致,本是懒得搭理这些妇人心思,也懒得理会那劳什子的和离书,但澹台雁这一张懿旨,给他来了一记釜底抽薪,逼着他不得不应对这封和离书。
澹台阔秋疲累至极,一时提不起什么精神发怒,只是怔在原地有些发愣。
许松蓝竟是当真想要同他和离。
?
第63章
出了这样大的丑事,连喻兰都因为怕见人而卧床不起了,澹台阔秋本心是不打算再去上朝的。
但他想了想在都堂之中议论出的结果,犹豫再三,还是踏着初生的朝晖进了明德殿。
果不其然,朝臣才刚行罢礼节,东昌侯郑樾便出列道:“臣有本奏!”
皇帝抬手应允。
东昌侯掀袍下拜,缓缓道:“臣要参当今皇后澹台氏,僭越父祖,不忠不孝之过!”
澹台阔秋倏地转头看着他,然而上首的皇帝目光闪闪,竟也没有阻止。
昨日的事情闹得那样大,就连街边乞讨的乞儿都能说道两句,朝中众臣大抵也没有不知晓的。
郑樾参澹台雁不忠不孝,不孝在于越权伸手父亲房里事,不但将许松蓝一个外命妇不伦不类地留在宫内居住,撺掇生母与生父和离,又下了那道懿旨,逼父亲出具放妻书,为人子女有如此荒谬之举,简直是不知廉耻,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