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捆羊毛里,陶安然先挑了两斤羊毛作为实验品。
首先是洗净羊毛,万事开头难,这一步相对而言是最难处理的。羊毛上的油脂和杂物一定要清理干净。
要先用温水浸泡一刻钟,里面倒上醋,能够软化一些油脂,去除灰尘和脏东西。然后就是反复用温水浸泡,清洗。直到洗了五六遍,羊毛才露出原本的颜色。
羊毛洗干净后就是摊开晾干。虽然老天是不讨人喜欢的烈日,但晾干羊毛还是很快的。而且晾干的羊毛是洁白松散的。
然后是针梳。把羊毛梳成条状,再次清理了一遍羊毛。将羊毛拉长拉细,然后几股线拧起来,变得越紧越结实。
最后变成毛线,就可以卷起来保存。
虽然过程看起来简单,但陶安然只能做到提供大致的方向,以及知道最后的成果是什么样的。其他都是府里有经验的绣娘按照织布一样的思路弄出的毛线。就这样一捆毛线的制作也耗费了好几天的时间。
他能做的就是多给点赏钱。特别是毛线做出来了,怎么钩针,怎样钩出不同的花样,怎样钩出一身衣服,这些都要继续麻烦府里的绣娘。
陶安然提供的仅仅是两根毛线针,以及最基础的钩针手法。他像个只会提供解题思路的出卷人,但答案要让她们来写。而且答案不固定,越是不同的答案越好。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