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页

要不是王妃对赚钱还有点兴趣, 他会以为王妃是个无欲无求的人。因为他一般都只待在院子里, 对吃穿要求不高, 也不爱与人交际, 颇有些随遇而安淡泊宁静的感觉。

但就算是做生意赚钱,他也不光是为了自己。火炕和豆腐,让很多百姓多了生存的技能。当初还特意弄出酒精送到军营,只为了减少将士受伤的痛苦。

更别说盐和糖的改良,那都是改善民生的大事。如果传出去,他的名声恐怕会立即超过那个所谓的陶安陵。但他一点都不在意,主动与自己合作,交出方子,只为了赚一点钱。只要有分成,他便会乐呵呵的。

这样一想,王妃真是不像陶家的人。

想到这里,萧景瑜猛然惊醒,当初发生荒唐的一晚后,他就让人查过,那晚究竟为何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以及陶府庶哥儿是个什么样的人。毕竟虽是突然而来的成亲,但也要了解清楚另一方是个怎样的人,方便日后应对。

当时只知道他们都是中了药,后来查得太迟,死无对证。但他一直以为是萧景辞派人下得药。后来又忙着成亲事宜,便没有着重追究。

现在想想,当时宴上那么多人,萧景辞为何选了陶府的庶哥儿。若是想要羞辱他,身份更低微的人也不是没有。只有这个身份,户部尚书府的庶哥儿,不上不下,进一步能成为正妃,退一步也能成为侧妃。只是当时父皇怀着补救的心思,直接把他赐为正妃。

但若不是萧景辞选择的呢?

当时宴上,王妃该是和陶府的人在一起。更准确一点该是和自己的哥哥陶安陵在安放内眷的花厅里饮宴。人多嘈杂,只有他一个人中药,必是身边亲近的人下的药。等药效起来之前,便先找个理由把人送去隔间休息。

于是后来自己发现不对的时候,走去隔间时,才会遇到已经中药的王妃。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事情。

那个下药的人估计就是陶安陵。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促成这桩婚事,然后再得到他想要的。

只是萧景瑜一直有些想不明白,陶安陵究竟想要什么?

萧景瑜又想到当初对王妃的调查。王妃身为尚书府庶哥儿,生母早逝,似乎一直默默无闻地活着。不比兄长陶安陵才貌双全名满京城,他的名声不显,也没有什么朋友往来。从他人口中听到,他似乎就是一直跟在陶安陵身后,安静地听他使唤。他们还被称赞为兄友弟恭的典范。

那个调查中的王妃是个仰仗着大房嫡兄鼻息生存,生父又不重视的人。他是个内敛安静,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会听从吩咐的哥儿。如果是这样的哥儿嫁入了王府,知道了王府的一些事情。若是有朝一日陶安陵想要知道什么事情来询问他,他会说吗?

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而这想必就是陶安陵想要的结果。

但是现在事情似乎出了差错。

现在的王妃明显不是当初调查中的那个傀儡。他的王妃有思想,有朝气,有别人没有的奇思妙想。他所喜欢的也正是现在这样可爱通透的王妃。

那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萧景瑜想到或许是从京城回云州的时候,王妃没有带走一个从陶府出来的陪嫁侍从。或许是成亲那晚,从两人共饮的那杯合卺酒开始。又或许是他让影卫去探查王妃意愿时,说是自愿嫁入王府时。又或许是更早以前,那晚初遇,春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更别说是在陶府那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陶安然不会是现在这样快乐的王妃。而且还有王妃时时展示出来的惊喜。

奇书吗?这世上真得有这样的奇书,有炼盐,制糖,修火炕,做豆腐,酿酒,酒精,还有耕种,这些涉及食物建造工程医疗农作物各个方面的书吗?就算有,书上还会有那些神话传说一样的西游记吗?

更别说王妃对陶府似乎没有丝毫眷恋。也从来没有听他提过以往的事情。年节不曾送礼,平时也没有音信传去。似乎陶府那些人对他而言都是陌生人。

所以,他的王妃究竟是谁?他还是他的王妃吗?究竟是神,是人,还是鬼?

萧景瑜紧皱眉头,遇上了他有生以来最难的问题。偏偏这个难题不能与人说,只能留他独自思考。

陶安然还不知道萧景瑜已经把他的老底都掀掉了。他喝过姜汤,在炕上暖和一点后,继续回想起脑海中的记忆写起了西游记。

他可还记得上次萧景瑜还问他要西游记看,只是当时他都没写,只好转移话题。今天刚好空闲,手也不冷,正好写一写。这样万一萧景瑜再催更,他也不用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