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徐家就杨氏这么一位夫人,前屋后院管理得井井有条,她道是一他人不敢说二,乍一听起关明溪这三字,气得都要将这唯一的女儿扫地出门。

不为其他,便就是这姻亲的关系,莫说瑞和楼,就是她们家开的茶坊,也被人指指点点。

杨氏认准了,这女子就是个祸害。

偏偏徐六娘与她性子相仿,两厢争执间,两母女险些没在徐家红了脸。杨氏心中更恼,想着这女儿要小姑子,不要她这娘。

京中近些日子风向一转,有人忘了这从奉恩侯府出来的嫡姑娘,只摇头摆脑夸赞起来说关家二娘子的厨艺多么了得。

杨氏听罢只是冷笑,偷摸着叫了小厮去瑞和楼点些菜,也是凑巧,那日关明溪在楼里,也做了菜,她便是吃了那一道关明溪亲手所做的靓汤,心下有了主意。

昨日叫了徐六娘在家中商议,又多问了一句关明溪是否真的会下厨,还极有特色。

徐六娘自是不必隐瞒,毕竟家中相公每日都要回来唏嘘一番,便原原本本地说了。

杨氏说起前些日子家中又盘了一家铺子,与瑞和楼在一条街上,本是打算两家有个帮衬,因着真假千金一事迟迟未开张。

徐六娘一听,便知晓自己娘亲有何想法,却也不敢一口应下,毕竟在她看来,关明溪是因为爹爹受伤才去的瑞和楼,寻常女子哪有时常出入庖屋的,再说关明溪可是打小就十指不沾阳春水。

杨氏也知晓徐六娘做不得主,便带上了许多补气养身的补品,还有一些姑娘喜好的首饰,便来了吴家。

赔了一遭罪,潘四娘性情好,又知晓徐家的难处,倒没有生出嫌隙来。

这会儿突然说有事要求,潘四娘便道:“都是一家人,有什么求不求的。”

杨氏便将心中所想说了一通,七月十五中元节已过,等不了多久天要转凉,这时新开茶坊本该是最佳时节,可无奈京中茶坊多不胜数,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于是想着关明溪头脑灵活,又厨艺高超,便来不耻下问,有无想法。

潘四娘向来不懂这些,心中微转后,慢声道:“不如你亲自问二娘,她是个有主意的,我也不能替她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