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众人茫然的眼神,苏洵叹了口气,此时也顾不得自己的异状会不会被发现了,反正屋里的人都是人精,还有清河这个早就被长明灯剧透了的人,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具体操作办法,朕回去会详细写下来。”

清河看着小皇帝,提醒道:“陛下,可要提前准备祭天?”

祭天?苏洵愣了一下,是了,若今年真的要大旱,必然会引起恐慌。在这个愚昧的时代,一个声势浩大的祭祀能给人们的内心带来极强的支撑。

他虽然不相信这个,认为在如此危急关头去耗费人力物力祭天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但也不得不考虑时代背景:“……先准备着吧。”

清河听小皇帝的语气,就知道他对此并不上心,但也没说多什么,只是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大概就先是这么多,若有别的消息,诸位可随时进宫寻朕,你们都有出入宫门的腰牌。”他又看向慕容澈,“丞相的任务是重中之重,明日朕会先在朝会上提出,若有人反对,先以财帛或名声为诱,若是还有人反对……”

苏洵的语气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丞相可调动城内禁军。”

众人神色一凝,慕容澈道:“臣遵旨。”

“最多到五月,就会出现流民,一方面安排人手赈灾安民,另一方面,还要防止流民暴动,冲击城池。命各州州牧提前做好安顿流民的准备,朕不希望听到五月份时,哪地的流民暴动夺取了城镇。”苏洵冷笑一声,“要真是有哪州州牧自觉没这个本事安抚民众,那就让他们自己和朕说,朕收了他们的土地,正好发给百姓,相信也能让一州渡过难关。”

“大概先这么多。”小皇帝深吸一口气,眼神从众人面上缓缓扫过,“能不能带领百姓挨过干旱,明年有多少人口幸存,就都仰赖朕与诸位的努力了。”

【作者有话说:今天应该还能有一章,大家稍等】

第31章 新的危机

=====================

文帝十四年,天大旱,人相食。帝命氏族以糜、豆代米、茶,不从者皆杀,睢阳血流十日,言称厉帝。百姓得粮者十之五六,人称仁帝。——《禹朝本纪·文帝传》

易舒接过小太监递上来的净布,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今年的天气实在是太诡异了,热的惊人,就算他出行车架内的暗槽中存有冰盒,仅仅是入宫需要走上几步路,但也被晒得头晕目眩,浑身是汗。

他稍微整理了一番,确认没有任何不敬之处,才在小太监的指引下走入殿内。

大门打开,一阵冷风从殿内涌出,大量的冰块令整个大殿即使在酷夏也如春秋一般凉爽,殿内充斥着靡靡的丝竹之音,穿着暴露的西域舞姬正赤着脚在华美的地毯上舞动。易舒没有开口,只是站在一侧静静等待着。

他之前曾听闻近日陛下得了一批来自西域的舞姬,很是宠爱,看来面前这位八成就是了。今年的大旱波及范围极大,草原、西域等地流民大举入关,和禹朝爆发了不小的冲突,不过这一切都和地处南方的蒙朝关系不大。残酷善战的异族自有禹朝士兵消受,这二者皆是蒙朝之敌,他们两相争斗于蒙朝而言百利无一害,他们自然可呆在禹朝后方,安然地享受这份由禹朝士兵流血换来的安宁。

不过亦有关外贵族举家带着钱粮美人投靠,这位舞姬便是一位来自关外的贵族献上的。易安一边垂眸站立,一边细细思索在这过程中易氏究竟能获得多少好处。

因为干旱带来河床水位的下降,易氏很多依赖水运的商业都面临着停产危机。他作为族长,必须思考在这过程中如何保存易氏的实力。

蒙朝虽然气候更加湿润些,在这场大旱中受到的损失最小,但境内也出现了不少的流民。陛下亦派兵攻打,那些饥饿瘦弱又无组织和兵器的流民很快便溃败,但无论击溃多少次,那些流民就像是蝗虫一样除不尽,往往是刚压下一处的流民,又出现两处流民暴乱。

大量农民抛弃了荒芜的土地背井离乡,蒙朝内氏族借此机会收拢了大量的田土和佃农,易氏也同样在这过程中大赚一笔,一年间易氏族产几乎翻了一倍!

被迫卖身为佃农的百姓依附大家,虽然自此便成为了最下等的奴隶,但却获得了在大灾中生存的权利。易舒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任何不对,是他们这些世家的“慷慨”给了百姓活命的机会,也是他们这些世家的“远见”大大减少了蒙朝内流民起义的次数和频率。

陛下自然知晓此事,但只要能保证世家不反噬皇权,对这些事他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毕竟,他们这些氏族和皇族,才是真正的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