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在这样的舆论下,李珊另外做的事便没有声响了。李珊为大周朝制定了这样一条规矩,皇帝死后,有子女的妃嫔,无论是皇子还是帝姬,都不必困守宫中,可以跟皇子帝姬出宫,当然,宫中此后就只管例银不管其他了。

仁安宫,方淳意和浣碧为宫中的变化而感慨,却没有什么不平,日后随女儿出宫做个老封君便是梦想中的日子了。唯一不同的就是沈眉庄,这些年太医院规矩严格了许多,但碍于太后的金口玉言为她看诊的一直是温实初,二人情愫渐生,沈眉庄还不满三十岁,若是没有温仪帝姬,她必是能够出宫另嫁的。无悲无喜的是杜佩筠,这番变动对于她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予滢比御沧小一岁,又是幼子,完全是孩子模样,杜佩筠有操不完的心。

眼看后宫又开始人心浮动,李珊决定转移视线,免得闹出麻烦。皇帝的兄弟姐妹都还没有封号,眼看皇帝快要娶亲,叫着皇子帝姬的称呼终是不美,于是开始了分封。

淑和帝姬封淑和长公主,温仪帝姬封温仪长公主,予浏封北海王,嘉荣帝姬封嘉荣长公主,予滢封昌邑王,柔毓帝姬封柔毓长公主,仁康帝姬封仁康长公主,安令帝姬封安令长公主。

分封在有心人眼里是一个信号,王爷长公主们都到了可以成亲的年纪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皇帝。家中有适龄未婚男女的都动了心思,皇后当不上,王妃和驸马总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淑和为长,自然先开始相看,悫妃抚养了她十多年,如今又住在王府,理所当然地全权接手了此事。淑和对吕盈风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但架不住还有一个吕家。看吕盈风就知道吕家是什么样的性格,说心直口快也不错,但也说得上是心高气傲、瞧不起人,嘴巴毒起来叫人恨不得缝上。悫太妃是靠着谨小慎微,又有侥幸怀上皇长子的运气走到现在的,乐安王虽贵为王爷,但被先帝呵斥,又不像予浏和皇帝一起长大、予滢纨绔毫无威胁,母家家世说得上是低微,自然是不算吕家看得起的人家。吕盈风的嫂子吕家夫人听了消息直接去了乐安王府,把乐安太妃的客气当成了软弱,起了争执,悫太妃对宫中底气不足,却也容不得放肆,赶走了吕夫人,又叫来了淑和。

乐安太妃看着忐忑的淑和长公主,叹息一声,将过去的事情娓娓道来。淑和只知生母犯了大错,却不知此中龌龊,对母家的好感当即去了大半,又听到舅母的无礼,更是不忿。太妃又和她说了些心里话,并非不愿为她择取高门,只是情势所迫——太后深恨吕盈风,淑和原应在宫中出嫁的。淑和长公主的脾性是像了乐安太妃的,平淡随分,表示愿意听从母妃的建议。乐安太妃叫来予漓,三人合计了一番,最终选定了乐安太妃娘家堂兄的儿子。这位堂兄是汤家官位最高的,四品实职,儿子已经考上了举人,淑和也很满意,便入宫请旨。

听了乐安太妃的话,李珊沉吟片刻,问是否已与那家人有了默契,得了乐安太妃的肯定回答,李珊便道让下次请安那家夫人进宫殷勤一些,传出去也是长公主的矜贵,乐安太妃自然答应了。

李珊其实并没有迁怒淑和,予漻只是换了一个身份继续活着,吕盈风受到惩罚就足够她消气了。不过李珊也不会有意关照淑和,淑和未来婆婆的家世比乐安太妃娘家好了不少,人也是个心高气傲的,李珊还听说过她对自己娘家侄女十分满意的传闻。

果然,这次命妇请安那夫人来是来了,所谓殷勤却既单薄又假模假样,李珊也象征性的夸了夸准驸马,次日便赐了婚。公主大婚的礼仪也是繁琐的,不过索性有先例,只是准备时间长了一些。

温仪只比淑和小一岁,淑和定亲也不算早,按理来说温仪也该细细相看人选了,可是最为温仪养母的沈眉庄却一直抱病不出,也不见她派人请李珊帮忙相看。李珊不用派人查也想得到原因,沈眉庄把她不能和温实初在一起的原因归结到温仪身上,对她有了一丝怨恨,而且如果温仪成亲出宫她便再没有借口和温实初见面,再加上她自诩清高不可能对温仪出手,所以只能这样拖着温仪。温仪身边还有曹琴默的人,沈眉庄又不在乎温仪心向生母还因为真爱对温仪十分忽略,两人并没有多少母女感情,只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还不常见面的舍友罢了。所以温仪丝毫没有想到沈眉庄的苦衷,她既不屑沈眉庄不守妇道与人私通,尤其还是婆母安排照顾她的大夫,又恨沈眉庄耽搁她的年华,心里有了不少算计。

只是她又不可能将沈温二人的私情告发的,她养在沈眉庄名下十年,二人已是一损俱损,唯一的办法就是快些择亲,出宫后再想办法“处理”这桩丑事。温仪身边虽然还有曹琴默留下的心腹,但并没有多少势力,一来曹琴默的大部分心腹宫人都因为欢宜香秘事而被暗中处理,二来时过境迁很多人的忠心都已经不可靠了,所以温仪的计划还只停留在打探消息,寄希望于李珊身上。李珊没有为此费心,而是将这件事交给了另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