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柳叶刀一年大概8500篇来稿,平均到每天二三十篇不等,而柳叶刀编辑部目前有5人,平均下来每人要看四到六篇论文。看似很少,实际上每篇论文都要仔细阅读,耗费的时间并不少,尤其还要空出周二和周四两天时间。因为这两天是选稿会,每位编辑会挑选出适合的论文进行讨论,看是否值得进入接下来的同行评审环节。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编辑,罗夫·□□只需看到标题和摘要就能知道这是不是一篇合格的论文,即便如此,罗夫·□□也得把每一篇论文看完并且给出合适的建议,当然大部分的情况下是退稿建议。

一共六篇论文,看到最后一篇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钟,写完前五篇的退稿建议后,罗夫·□□怀着轻松的心情看向今天的最后一篇论文,标题,嗯,中规中矩。

看完标题,罗夫·□□就看到了下面的作者信息,论文只有两个作者,看到第一作者罗夫·□□并没有其他的想法,在看到后面的第二作者时罗夫·□□睁大了眼睛。作为柳叶刀的编辑,罗夫·□□当然知道奥伦·詹姆斯的名字,如果只是怀疑是同名同性,那么看到学校信息罗夫·□□就百分百确定就是获得过诺奖的奥伦·詹姆斯。

看来这个李岚是奥伦·詹姆斯的学生,罗夫·□□猜测着,打起了几分精神,对论文内容也有了几分兴趣,希望今天不会一无所获。抱着这样的心情,罗夫·□□看向了下面的摘要和正文部分。

。。。

第二天,周二。

“嗨,罗夫,上周收获怎么样?”

选稿会的路上,另外一个编辑向罗夫·□□打招呼。

“有个惊喜,你呢?”罗夫笑着回话。

“和往常一样,你那边有什么惊喜?”编辑同事耸了耸肩。

看完了论文的罗夫·□□卖了个关子:“一会儿选稿会上再说,相信大家都会很感兴趣。”

编辑同事听到罗夫·□□这么说更加好奇了,一年下来他们看过的论文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能让罗夫·□□这么说的还真少见:“是么?那我就等着你的介绍了,希望不会让我失望。”

两人聊着天很快就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放置着一个长方形的桌子,柳叶刀的编辑们则围坐在桌子旁边聊天,坐在中间的是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

今天选稿会要讨论的有将近四十篇论文,算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而且涵盖多种方面,包括胎儿畸形,艾滋病毒,甚至在工作场所配置健身设备是否有益等多种话题。

伴随着激烈的讨论,很快就到了罗夫·□□的时间,几天的积攒不可能只有一两篇论文,罗夫·□□一共带来了四篇论文,可惜其中只有一篇进入到了同行评审环节,前三个讨论完后,罗夫·□□清了清嗓子。

“各位,接下来的这篇论文我希望大家可以仔细听一下,它可能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但是对糖尿病人患者带来的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话一出,在场的编辑意识到罗夫·□□接下来要说的论文是关于糖尿病的,而且听罗夫·□□这话,难道是有新的胰岛素又被研发出来了?正在各位编辑猜测新的胰岛素性质的时候,罗夫·□□接下来的话让众人大吃一惊。

“因为,它可能有治愈糖尿病的希望!”

“什么?”

罗夫·□□环视了一圈,看到众人惊讶的反应非常满意,昨天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心里的震惊并不比在场的编辑小,其实他说的话有些过早,毕竟他不是真正的研究员,也不知道研究的真实性。但是从一个编辑来说,论文里的内容他挑不出错误,更深层次的要那些同行评审去做。不过,以他的审稿经验来看,论文的真实性在百分之九十。

等众编辑冷静下来后罗夫·□□开始转述论文内容,因为时间关系,并不允许罗夫·□□把论文内容全部说完,只是转述了一些重要内容。说完后,众编辑面面相觑,早上和罗夫·□□搭话的编辑斟酌了一下最先开口道:“这篇论文的创新性以及挑战性都是无可置疑的,而且研究内容也是受到高度关注的糖尿病,并且提供了解决方案,我认为这是一篇符合我们杂志标准的论文。”

说完,在场编辑点头表示同意,丝毫没其他论文激烈的辩论环节,经过几分钟沉默,理查德·霍顿做了最终决定:“既然大家都没问题,最终决定同意进入同行评审环节,并且尽快得到反馈,”

罗夫·□□点点头,准备等选稿会结束后就把这篇论文送至同行评议。

最终选稿会结束时,四十篇论文共有五篇论文被选出来送至接下来的同行评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