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存的皇子中,二皇子生母是个贵人,自幼抱养在陈贵妃膝下,是启平帝长子。
四皇子和六公主的生母是淑妃,德妃育有五皇子,嘉嫔育有六皇子。
母凭子贵的同时,子凭母贵也很明显。
元后病逝后,陈贵妃暂代凤印,但她对二皇子的态度不热络,完全不想母家参与这摊浑水。二皇子母家又不给力,便寄希望于妻族,二皇子妃出身江南名门周家,在文臣中地位颇高,族中子弟出仕的很多。
二皇子借着长子的名头在朝中蹦跶得欢实,拉拢了几个顽固的老臣,凭借周家也算加入了夺嫡的队伍,只是相比其他皇子,势力仍是弱。
四皇子和五皇子母妃都是四妃之一,母家势力也不相上下,两人娶妻娶得都是高门贵女,被视为最有力的竞争者。
尤其四皇子,淑妃育有一子一女,把六公主未来的夫家算上,无疑更有优势一点。
这大概也是淑妃的底气。
六皇子年岁比昭华公主要小,去年刚开府,还未相看婚事,面上还暂时未掺和进夺嫡的事。
夺嫡是个技术活。
除去诸位皇子的亲族和妻族,大部分官员都处在观望之中,没有轻易下注。
启平帝的千秋宴,这四位皇子当然要好好表现。
二皇子更是废了大力气,捉来一只海东青,让启平帝好好夸奖了一番“有孝心”。
相比而下,四皇子和五皇子只得了句“不错”。
这也让朝中隐隐倾向四皇子和五皇子的天平重新平衡起来。
二皇子的高兴都掩饰不住,昭华公主粲然一笑,用就酒杯遮住嘴角的讽刺。
“父皇溜儿子倒是溜得开心。”
一手制衡之术玩得多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