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别说人了

大爷架上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仔细看了看“介绍信”,又摘下老花镜仔细打量了一下楚森和恋恋。

今天安保主任提前和他打过招呼,上午会有一个年轻男孩带着小姑娘,来食堂打杂,想必就是他们俩了。

“跟我来吧,我带你们去。”大爷热情地招招手,腰间挂了一长串钥匙,“哗啦啦”的响,拖拉着不太利索的右脚带着他们走进厂房大院。

太阳花糕团厂,规模不大,与其说是工厂,不如说更像是中等大小的作坊。

“我们太阳花糕团厂,是沪市的老品牌了,厂子开了几十年了,经历过大的变迁,后来从太阳花副食品厂分割出来,变成私人的厂子。你们看这院子里的花坛、自行车棚、假山雕塑,都和当年没两样,现在厂的老板和之前的老板一样,都是大善人,对我们可好了。”

看门大爷很热情,一路上给恋恋和楚森介绍厂里的一草一木,像是介绍自己家一样。

可以看得出来,大爷是真的爱厂。

楚森也是第一次来厂区,和恋恋一样,见什么都新鲜。

老人家讲得过去的事,对十八岁的少年来说,更像是听故事一样。

但是,实话实说,这厂子看起来似乎和九十年代的厂子没啥太大区别,甚至四处还透着一股破败的味道,

“爷爷,那么高的大树,也一直长在院子里吗?”恋恋小手指了指一棵很高的法桐。

“是啊,我在厂里干了一辈子运输工,年纪大了开不动大车了,退休就来看大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棵树还是小苗苗呢。”大爷笑着说。

“厂里,有一部分员工是残障人士?”楚森轻描淡写的问道,刻意不让自己的问题显得冒犯。

“对,之前的老板是退伍军人,我们都习惯叫他老领导,一心想着回馈社会,招收一部分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给厂里的老师傅当学徒。后来,老领导因病走了,前几年有新老板接手,就延续了厂子的老传统。”看门大爷回答的很坦然,耐心地给楚森解释。

一行人走在厂房旁的大路上,却不知道,三楼厂长办公室,有一双眼睛正盯着他们。

如果他们能看到的话,还会发现,那个人影看起来有点狗狗祟祟?

楚森似乎察觉到什么,抬头看了眼厂房的玻璃窗。

一个人影很快躲到窗帘后,速度之快,还以为当过特种兵!

没发现什么异常,楚森收回视线。

--

厂长办公室。

王老爷子轻声问:“没发现我吧?”

“没,走了走了。”胖乎乎的李贵生探头看看,对躲在窗帘后面的王老爷子摆摆手。

“那就好,那就好。”王老爷子从窗帘后面走出来,坐到硌屁股的硬沙发上,开始翻看面前的财务报表和资料。

这家糕团厂,本是王老爷子老战友退伍后接手的。

老战友一干就是几十年,他无儿无女也没娶妻,这辈子,糕团厂就是老战友的家,厂里的员工就是他的亲人,退伍后把半辈子的心血都投入到这家厂子里。

老战友和王老爷子在部队就是好朋友,知道自己得病以后,打电话希望见王老爷子一面。

老战友希望老爷子可以接手这家糕团厂,也不需要王老爷子一直在沪市盯着,就希望糕团厂有个主心骨,别让人心散了,平时日常工作也不需要王老爷子操心,厂长会处理。

更重要的原因,是老战友放心不下糕团厂的那些残疾人员工,那些人在厂里干了一辈子,除了做糕什么也不会,如果厂子散了,他们就没工作了,很难再进入社会。

对残障人士来说,工作是一种收获尊严的方式,一份工作,除了让他们可以得到经济来源,更能感受到自己为社会做了一份贡献,能切实体会到“活着”的感觉。

王老爷子并没有无偿接受这家厂子,五年前按照市场价买下糕团厂,钱都打到老战友的账户里。

等老战友去世后他才知道,老战友的遗嘱,把他名下的全部财产都捐赠给社会。

王老爷子这些年身体也不是很好,三年前又因为家里的小孙女“早逝”,花了很久的时间才走出来,沪市的这家太阳花糕团厂他买下来之后,就没来过第二次。

今天来了,王老爷子才发现,厂子的问题不小。

“小李,厂子一直这么亏损下去,也不是办法啊。”王老爷子皱起眉头,合上报表,尽量让语气平和一些:“当年我答应我老战友,不干涉你们厂的经营,但是连续三年亏损一点起色都没有,你有什么改善的想法吗?”

“我也知道,这些年都是您给厂子补亏空,才让糕团厂一直维持下去......”

李贵生挠挠头,惭愧的笑笑,接着说:“主要是,我个人能力真的有限,现在的经营理念还是按照老领导留下来的思路和方向。现在社会,别说和五年前比,一年就一个样,咱们厂的东西真的都是好东西,味道也是传统的老味道,您尝尝就知道了。

比如,清明时节做青团,全沪市都找不到一家,还像我们一样用鲜榨的艾草汁来做,别人都是用大麦青汁粉代替了,那个味道比起新鲜的艾草汁,肯定是不一样的。还有原因,是厂子的成本确实很难降下来,因为咱们毕竟是福利工厂,还要保证残障员工的早午饭,食堂、班车这些都是必须的支出......”

“在商言商,李厂长,我建议你好好想一下,刚好最近几天我都在沪市,有问题可以和我讨论。不管是从成本上还是从销路上,把思路打开,一直故步自封也不行。”

王老爷子习惯把好话说在前面。

“好的,好的。”李厂长听得一头汗,厂子一直半死不活的,他也着急,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之前,一直是老领导在前面护着全厂的人。

老领导走了,他这个厂长,能做的就是严格执行老领导定下的一切规矩。

第一年还能盈利,第二年销量就明显下滑,第三年就开始亏损,一直亏到现在......

都说要创新,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他一点思路都没有,怎么能因地制宜的创新,真的要了李贵生的老命。

“如果想不到有效解决办法,那厂子,我考虑让手下人接手,或者申请破产。”

王老爷子毕竟是商人,在商场上,习惯性的做利益最大化的决定。

在老爷子看来,他已经给足了李厂长的面子。

如果一直效益不好,关厂这个决定,他也会考虑。

厂里的员工,他们王氏在沪市的其他企业和分公司可以全员接收,解决就业问题,包括所有的残障员工。

厂长李贵生听完之后,更焦虑了。

--

厂房内。

看门大爷,带着楚森和恋恋走入工厂后门,路过蒸房,抄近路前往员工食堂。

楚森看着厂房内也是一副年久失修的样子,终于还是问出心里的疑问:“大爷,我冒昧问一句,厂里这几年效益怎么样?”

“嘿,小伙子格局不小,来食堂打几天工还关心这个?”大爷脸上的笑容稍稍收敛一些。

几秒种后,他摇摇头叹口气,压低声音说道:“效益不是太好,我们厂的厂长和做糕的老师傅,要求高,耳根子硬,到现在还坚持着三四十年前的做糕手法,手工炒制红豆沙,艾草汁都是自己手工榨,成本比外面高不知道多少呢。也是因为一直用老方法,那产量肯定上不去,再加上现在的小年轻,像我儿子孙子他们,都喜欢喝奶茶,吃西式的糕点,这种老味道的糕团吃的人越来越少......”

楚森有点诧异,没想到大爷看问题还挺犀利的,很明显知道厂子的问题在哪里。

从小和母亲更亲一些,楚森耳濡目染,在商业上有些自己的想法,闲来没事也会看许多商业案例扩充自己的思路。

眼下,这个糕团厂遇到的问题,是许多老品牌遇到的普遍问题。

怎么样“老树开花”,让老品牌像“常青树”一样持续发展,确实需要费一些功夫。

不过,只要产品质量过关,本身东西好,剩下的就是营销和提高产量保证供应量的问题了。尤其是营销做好了,不愁卖不出去。

走廊里一阵风吹过,空气中飘过浓浓的糯米香和甜甜的糖桂花味儿,还有香浓的豆沙味儿。

恋恋的小“狗”鼻子先闻到香味儿,使劲的呼吸了好几大口。

清香的糯米,带点成熟杏子香的桂花香,还有手工熬制豆沙的香甜,浓郁的黑芝麻香味。

小家伙被这迷人的味道沉醉了,微微闭上眼睛。

看门大爷对楚森笑笑,说道:“这是刚蒸熟的糯米,这么多年了,我还喜欢闻这股味道,对了,你和囡囡吃过了吗?”

“吃了早饭。”楚森微微颔首。

早上绿皮火车到站太早,恋恋睡得香就没来得及给小家伙泡面吃。在公交车上,小团子啃了一根玉米脆骨肠,吃了一颗乡巴佬卤蛋。

“囡囡饿了吗?”大爷俯下身问恋恋,这么乖巧可爱又懂礼貌的小团子,谁见了都喜欢。

“我,我不饿......”恋恋吞吞口水,使劲摇摇头。

可接下来,小团子肚子里的叫声就出卖了她。

“饿了?”楚森不好意思地笑笑,想从背包里拿点东西给妹妹吃。

楚森还没来得及问小家伙想吃卤蛋还是豆干,只听大爷和蔼地问:“小囡囡,想吃糕团吗?定胜糕,桂花头条糕,双酿团?”

恋恋眸子都亮了,虽然没吃过,可光听名字就觉得很好吃的样子。小家伙看看哥哥,两只小手背在身后,不好意思说自己想吃。

虽然,她最喜欢吃糯叽叽的糕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