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反应指针量表。
他们另一个舍友有个心理学系的女朋友,前段时间可能是有什么作业,拿了个什么量表让大家帮忙写一写,本着都是朋友帮就帮吧的心态,宁乐言也帮忙写了一份。
几十道题目,不多不少的,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当时他们好像都写了。
但是次日那个舍友就开玩笑似的问宁乐言:“你是不是闭着眼胡填一通呢?我女朋友说就没见过你那么低的结果。”
宁乐言当时十分好奇:“那是测什么的啊?”
那个舍友回忆了一下,说:“我也不知道,叫什么人际什么指针,管他呢。下次再找你填问卷什么的认真一点呗,他们收集完了数据还要剔除无效问卷,可累人了。”
宁乐言想,我明明填得很认真啊,怎么就是无效数据了?
他真的去搜了搜关键词,最后搜出了个问卷,就是他写的那份,全称是《人际反应指针量表》,看标题以为是测验人际关系的呢,看介绍才知道是测量人的共情能力的。
共情。
这是个稍微有点抽象的词语,它似乎可以代表很多东西,同理心、同情心,还是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想问题。
总之,不太好概括,没想到居然有专业的量表可以测量,测出来真的准吗?
不过看起来这个量表应用还挺广泛,应该是可行的,说不定真的准呢。
哦,宁乐言当时这么想着,得出的结果低到都能当成无效数据剔除了,原来我是个没有感情的杀手啊。
当时他其实没有什么想法,觉得低就低呗,也没感觉自己受了什么影响。
“你想拿那个瞎填的量表、说你是个没有感情的杀手,来跟余久道歉吗?”舍长问,“咱能找个更靠谱一点的理由吗?不是——你们到底怎么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