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地方官府让百姓赊账买培养液,等到以后多交粮食。就是这样,还有人不买培养液。
各地的政策各有不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有一些百姓不相信,不愿意用培养液的,他们不相信那些读书人会研究出对粮食作物有用的东西。
于是就有不少人没有用培养液,还觉得培养液贵。
有一个地方,那位县令是一个好县令,他筹集善款,让百姓们免费用培养液。结果有想当一部分的百姓们认为免费的没有什么好用的,不是倒掉,就是找到隔壁县便宜卖了。
其实皇帝也早就预料到第一年推行会遇到很大的问题,为此,皇帝还特意让地方组织人员开荒。那些荒地直接归朝廷所有,再用培养液去种植那些粮食作物。
这才有了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往年增加三分之一的事,要是没人盯着,只怕增加得更少。
第一年都艰难,等到第二年,不用朝廷说,那些百姓们都会主动买培养液。一个村子,总有那么几户人家是切切实实用了培养液的,当那些没有培养液的百姓看到别人家收获了那么粮食,他们心里总会有想法,总想着要用培养液。
“西北今年发生的偷袭少了很多。”肃王站在御书房里,他了解了不少情况,今年的情况比往年好上许多,“可能是因为他们卖了羊毛、牛奶等物换了粮食、棉花,缺的东西少了,就在家安心过冬。”
“虽说没发生大战,但也得多注意一些。”皇帝道,“皇庄那边的收成如何?”
“收成基本是往年的两倍多。”肃王回答,“各地增产没有那么多,应当是很多人都没有用培养液,这才导致如此。等来年,百姓们应当就不像今年这样。”
主要是那些人没有用培养液,朝廷也不可能把人抓进大牢。太多人了,法不责众,朝廷就只能先任由他们那样,只等第一年过去,不用朝廷催促,那些人都知道如何做。
“听闻荣宁最近又在折腾新的东西,她该哭穷了。”皇帝有派人去西北,那些人没有明着表明身份,就是跟其他百姓一样混在里面,又或者是做别的,那些人都是皇帝的眼线。
“荣宁还小,又不懂得经商,缺钱……难免的。”肃王想到柳玉莲花了那么多钱去研究刀枪不入的丝线,都开始研究一样东西了,又怎么可能放过其他东西,柳玉莲一定会想着把曾经从书上看到的那些内容都研究出来。
肃王知道成国公府还给柳玉莲送了不少钱,只是那些钱应该经不住柳玉莲花。就算柳玉莲有开铺子,可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再赚银子也赚不到哪里去。
赚的少,花的多,可不就是要缺钱。
“她不哭,她爹都该为她哭了。”皇帝还是比较了解景宁侯的,景宁侯哪里可能一直看着女儿为金钱愁苦,景宁侯又想着那些东西迟早要归朝廷或者是皇家,那么景宁侯一定会哭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