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总结道:“这应该跟最近机械厂招工有关。根据调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表示,他们都想进机械厂工作。但因为机械厂招工需要考试,这也让一些平时不重视知识的村民们,意识到知识和是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所以, 最近他们对知青们,已经没有以前的苛刻了。甚至有两个村子,因为地域的关系, 远离学校,想学习却得不到指导。为了让自己村子的人, 有机会跟其他人竞争,他们还特地的给拥有高中学历的知青,安排了一份指导工作。”

“这一来二去,不仅促进村民和知青们的互动, 也更加的让彼此了解和熟悉。我在做终结的前一天晚上,找了几个知青询问。他们都说, 最近的生活, 比以前有盼头了。”

有盼头了几个字,让看报告的书记突然一滞。

他慢慢的把报告合上,揉了揉鼻梁道:“是吗, 有盼头好, 有盼头好啊。”

“对了,我记得上次曾兴生说, 最近都不打算继续招工,需要缓一缓的。他怎么突然又招了?”

小邹道:“曾厂长说,因为增氧机的试产需要人手。而且不管清河县,还是本市,亦或者是省城,他们目前对新版的增氧机都很感兴趣。众人对机械厂有了新的期待,他想接着这股东风,把招工的事一起办了。”

“他倒是会投机取巧。”书记笑了。

他刚想把报告收起来,他才打开抽屉,看到了上次那份知青交换计划。

他把计划书拿出来,并没有再打开了 。

他又问小邹,“小邹,你觉得,这个计划,还要不要实施?”

“书记,我,不敢说。”

“这有什么不敢说的,说。”

“说错了,我也不会责怪你。”

“那,我说了?”

“说,这么磨叽做什么。这可不像你啊。”

书记意味不明的看着他。

小邹表面不显,心里却顿时警惕。

他露出不好意思的笑意,道:“其实,我觉得这个计划,已经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