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

而改土归流则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因为当时的明朝统治者已经意识到,之前的制度都不能彻底根除叛乱,便直接由中央派遣官员,取代当地酋长。

著名的儒学大家王阳明,就是在被贬后,在贵州龙场悟道。放下民族成见,教导当地民族的小孩读书写字,培养了一批文人,获得了当地人的拥护。

甚至有人对王阳明不敬,还会受到当地人的暴打。

王阳明的成功,可见民族隔阂是可以消减的。

而明朝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灭亡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

满清入关后,十万清军加上借的七万蒙古军,还有收归改编的汉人军队,大概不到二十万人,最后却得了天下。

后世有人觉得是小冰河纪导致了明朝的彻底颠覆。可是满清在更北的方向,人口更少,受到气候影响只会更大。

归根结底,依旧是中央集权的帝制的弊端在作祟。一个衰弱期的民族碰到了一个上升期的民族。

一开始,身为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将土地分给穷人,又特别痛恨官员贪污和奢靡。于是制定了许多规矩,希望弄出一个清水衙门。

可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人的欲望怎么会就因此不再增长呢?

最先获得资源的那些人,就会牢牢的把握住自己的权力和金钱,然后子子孙孙传下去。可是这种资源,往往是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以权谋私可不是什么稀罕事。

就连大学学生干部,都能优先获得一些入党与奖学金的名额,更不要说古代的官员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没有实现真正的大同社会时,人性都是驱利。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那些有才能的人,又有几个会跟你干呢?没有人会干一个没有什么工资的活,这本质上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有四个字叫“土地兼并”。

就是指在古代中央帝制社会,一些乡绅地主。往往会在灾难年份,通过压低价格买进农民的土地,如果农民不卖地就得饿死,所以不得不卖。

这样一来,一代复一代,土地就集中到了这些大地主、大乡绅手中。所谓的士农工商的农就是指这些地主乡绅,可不是那些没有土地的贫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