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

当海獭的这半年,他也从资料中了解到,海獭这个物种,与这次的任务目标巨儒艮,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巨儒艮是人类出现的历史上,第二大海洋哺乳动物,体长6~9米,体重在4吨~11吨。和大象差不多大,甚至更胜一筹。

当然它们和大象的确有着渊缘,后世经过基因检测,海牛目关系最近的就是长鼻目。

在进化史上,它们共同的祖先分了家,一支成了后来的大象,一支往海洋进军,成了海牛与儒艮。

海牛目分海牛科与儒艮科,后来共三种海牛与一种儒艮。

巨儒艮一开始的名字,叫斯特拉大海牛。可实际上细分的话,应该是儒艮科的才对。

因为儒艮和海牛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它们的尾巴和嘴。儒艮是月牙型的尾巴与布袋状的嘴,而海牛则是铲子型的尾巴与分瓣的嘴。

斯特拉这个名字不是地名,而是源于巨儒艮的第一个发现者,同时也是悲剧的开启者。

1741年,熊国著名探险家维图斯白令,带领着自己的船队,在彼得大帝的指令下,去开启一条新的航线,以缩短与当时华夏帝国的贸易路线。

可是1741年六月,他们的船队遇险,大部分船员死亡。剩下的人流浪到一个荒无人烟的荒岛之上,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白令岛。

就在这里,巨儒艮与人类第一次相遇,结果带来了灭顶之灾。

船长维图斯白令因为坏血病而死去。当时,作为船上随行的博物学家与医生,斯特拉就成为了暂时的领导人。

这些船员为了活下去,他们想尽办法捕捉能吃的东西,什么海獭,海象,只可惜难度太大。食物来源极其不稳定,经常吃不饱。

直到后来,他们发现了巨儒艮。

虽然巨儒艮长这么大块头,可实际上它却是地地道道的食草动物。靠海草和其他海生植物为食,几乎没有攻击力。甚至斯特拉本人都称它们为“温柔的巨人”。

对于陷入绝境的这些人来说,这不亚于是海面上漂浮着一块肥肉,他们开始想办法捕食这些大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