堇笙接过本子,翻开便看到周老苍劲有力的笔迹,一份份医案记录得认真工整,一看就知道花费了不少时间去研究和学习来着。
堇笙不禁佩服道:“周老对中医事业真是一直怀揣着满腔热血啊,我太敬佩您了!您医术精湛,肯定不用我帮忙看,我顶多帮您看看扶源理论的这部分。”
“太好啦!”周远渡笑得像个孩子一样,“不瞒你说啊小笙,我师爷走的那天,嘴里一直喊着一个词,当时我们谁也没听清楚,但现在我能感觉到,他说的就是 ‘扶源’二字!”
堇笙一顿,问道:“您师爷是看了那本史书才知道扶源的吗?”
周远渡摇摇头,两人换好白衣坐下来后,慢慢讲道:“这其中的事啊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师父说,他之前从来没有说过什么木龙丹啊、扶源啊这些,自从那次他下乡去泷城呆了五年,回来就像跟了个人似的,整天扎在厚厚的史书里,大门不出。”
堇笙忽然泛起一层鸡皮疙瘩:“……这是怎么回事啊?”
周老遗憾地摇摇头:“我师父知道的也不多,我知道的就更少了……唉。”
堇笙陷入了沉思。
看来周远渡的师爷或许真的知道些什么也说不定……
“不过小笙啊,”周远渡转开了话题,“其实你可以把扶源理论的东西编写成书,总结出医案来,虽然说实在的,你现在还没毕业、外在条件确实困难些,但你可以先写着,几年后拿出来那绝对能当教材用的啊!”
堇笙笑道:“谢谢周老的提议,已经在写了。”
早在穿回来后她便每晚着手做这些了,师父当年教她的一字一句她都铭记在心,全部重新记录在文档里。
这样的确能将扶源流派传到世人耳中,但还远远不够。
——没有历史依据的流派再怎么传,世人也会认为它就是个新兴、小众流派,因为根基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