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哥儿聪慧伶俐,我母亲十分喜欢。日后与我几个侄儿一起念书,亲戚间的情分才更深厚。”陈娴轻言慢语道。
果然,听了这话梅氏更加高兴。
见她这般尽心尽力为嗣哥儿打算,梅氏自此对这个儿媳越加看重了。原本打算等长孙出生再将管家的事交给她,现在却改变了主意。
“你两个妹妹也到出阁的年纪了,我得为她们准备嫁妆,家里的事就要你多帮衬了。”
听明白梅氏的意思,陈娴心里激动又紧张,推辞了两三次,见婆婆态度坚决,这才大着胆子接手了。“儿媳年轻,大事上还得母亲多教导教导。”
如此,婆媳两个一歉一让,府里中馈倒是交接的十分平静。
陈娴也是接手了才发现姜家的家业真是海水不可斗量,家里实际的产业比她原以为的多的多。
虽说姜家在京城的时间短,比起京中世宦自然底蕴没人家深,没有京郊的田产,东街的商铺………但资产却是一点也不少。不说别的,只说在雍州的养殖场,她大概瞧了下账目,只去年一年就结下余银三千多两,这期间还有婆母在京城临县置办庄子的花用,以及操办相公亲事的花销。
只一个养殖场就能撑起一家子大半的花销。更别说还有婆婆没交到自己手上的那间胭脂铺子。
听婆婆的意思这铺子是小姑子张罗开起来的,虽如今的出息每月交给公中一半,但以她的猜测这铺子怕是将来要给小姑子陪嫁的。除了这些,还有圣上赏赐给小姑子的五百亩田产……
当然,陈娴自然不会小家子气到眼馋小姑子的嫁妆以及爵位的封田,只是有些感慨姜家的“名不副实”。
……………
姜幼白答应与陈娴去曹家贺喜,终是未能成行。因为皇后娘娘召她进宫。
因不知这回是为了何事,梅氏还有些紧张,在姜幼白进宫前一个劲儿的叮嘱她在宫里定要谨言慎行。
姜幼白进了宫,才知皇后不仅召了她,一同召见的还有几位出身勋贵或宗室的姑娘。自然昭平长公主家的荣郡主也在。
几位姑娘中,出身最高的就是郡主。姜幼白虽家世不显,但几位勋贵家的姑娘依然要起身给她见礼。
“各位姐姐不必多礼。”姜幼白亲手扶起了面前福身的姑娘们。
其他人待她还有些生疏,倒是边上一位着大红织金锦褙子的姑娘对她亲切的笑了笑,“果然闻名不如见面,家母自见过安阳郡主,就对郡主的才品赞不绝口,今日见了面,才知名副其实。”
姜幼白闻言,面上现出一抹羞涩以及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
这姑娘见了,就笑道:“瞧我,郡主怕是还不知道,我出身建安候府。”
“原来是贺家姐姐,妹妹失礼了。”姜幼白一听她的身份,忙忙谦虚的行了个平礼。态度也变得亲热起来。
陈姑娘一见如此,眼里的笑意变得更深,连称呼也变了,“可不敢当妹妹的礼。”
她亲热的拉起姜幼白的手,道:“咱们两家长辈是故交,我们姐妹自当多多相处才是。可叹先前竟不识得妹妹这样的秒人儿。”
“如今咱们相识也不晚。”姜幼白拍了拍她的手,“多亏了皇后娘娘慈悲咱们姐妹才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