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雷霆也是君恩

帝师 来自远方 2761 字 2022-08-24

刘瑾丘聚躬身走进暖阁,跪地行礼。

等候许久,未见叫起,两人心中开始打鼓。

莫非办差出了问题,天子不满意?

越想越是没底。

心中似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两人不敢抬头,只能小心侧首,用余光瞄向旁侧,拼命向张永高凤翔使眼色。

好歹给个提示。

高凤翔袖着手,微躬着身,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压根无心帮忙。张永记着交情,朝丘聚努努嘴,示意往御案上看。

御案?

丘聚登时冒出一头冷汗。

都说不敢摇头,哪里敢盯着御案。这是帮他还是害他?!

张永垂首。

那就没办法,继续跪着吧。

最后,到底是刘瑾胆大,迅速抬头扫过一眼。

两摞奏疏之间,枣红色的木盒打开,黄灿灿的颗粒冒尖。天子眼也不眨的盯着,似乎正在……运气?

看错了吧?

停顿两秒,刘公公连忙低头。

心里拿不准,正想再看一眼,头顶忽传来声音:“刘伴伴。”

“奴婢在。”???c0

坏了!

该不是抬头被抓包?

“起来。”

盯了许久,也没盯出个五四三来,朱厚照顿感挫败。

“丘伴伴也起来。”

“谢陛下。”

丘聚站起身,不想其他,先瞪刘公公。

凭什么这厮先被叫起,咱家却是“也”?!

无视丘公公,刘瑾开口道:“陛下,奴婢自北还,带回杨御史上言。并有监察御史刘庆随同进京。”

“杨先生的奏疏?”

朱厚照立刻打起精神,道:“呈上来。”

“是。”

刘瑾上前两步,将一只信封递上御案。

信口未封,纸页对折,厚度相当可观。

墨痕透出纸背,笔锋锐利,似乎带着朔北的风霜雪冷。

将信封交给刘瑾时,杨瓒千叮万嘱,务必亲自呈送御前,中途不可经他人之手。西厂、东厂和锦衣卫不行,通政使司和六部内阁更加不可。

“事关重大,请公公务必谨慎。如有泄露,则前功尽弃,你我都当担责。”

杨瓒郑重其事,刘瑾肃然点头。

一路之上,信封随身,片刻不离,丘聚都没见过。

如此重视,未必是觉悟多高,究其根本,金尺威力惊人,刘公公甚惧,有生之年,能避则避,绝不想再挨一次。

“如果杨先生在就好了……”

展开信纸,看着熟悉的自己,朱厚照自言自语。

依他所想,杨瓒熟知海外方物,看到双屿卫呈送的番粮,必能知晓做法。到时候,直接下锅即可,完全不用自己费脑。

这种只能看不能吃,无从下嘴的滋味,实在太难受。

前两页的内容平平无奇,主要条陈战后诸事,包括镇虏营重建,边民安置,边军卫军赏银发放,战死将士身银,以及边储稍有不足,需从大同辽东市货。

第三页中段,内容发生变化。

先言以利诱使鞑靼部落互相攻伐,借机巩固边防,募集边军。后言边镇工事年久,几经损毁,密云等地的边镇寨堡为贼虏熟知,需调拨库银,发役夫重新修筑。

随之话题一转,提出为巩固边防,需肃清地方,严查贪墨,重遣武将文官,以御史厂卫监察,并严朝廷考绩。

“圣祖高皇帝定法,凡官员评定,无论京城内外,无论文武品级,必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称职升调,平常留任,不称职陟黜。”

“藩王府长史司属官不外调,姻亲不内除。大臣亲族不得任科道,僚属同族需上下相避。”

“今立国百年,祖宗之法日渐飞驰,朝中地多有疏漏。”

“其一考绩,人情一则,金银又一则。当升者不升,当黜者不黜。有能者不提,无能者占位。长此以往,庸碌之辈立朝,贪墨之徒掌印,何言肃朝正纲。

其二藩王长史司。闻有藩王长史轶不满九年,非进士出身,转调外省即任知州、道员、知府乃至布政。大背圣祖之法,岂可不究?

其三,大臣之族外放科道,递相交通。僚属同族彼此穿凿,当避不避。遇事彼此勾连,审案互相包庇。小民冤屈无诉,苦痛难言。”

“臣乞陛下,复遵祖宗成宪,申明圣祖旧章,选官升调当以正大光明,裁汰冗员必以阿附党比。臻治理尔,裁汰庸碌,表旌优异。

官员考绩,当遣御史详纠,令厂卫细查。

凡有实才政绩,不拘一格,酌情升赏,则近悦远来,聚拢英才。

凡列班无片言,遇事无决断,以阿谀逐流晋身,皆当警其毋蹈覆辙。此后不改,或降级黜免,或外调戍边……”

纸上千言,朱厚照看得极快。

翻过最后一页,又从头再读,字字句句,几乎印入脑海。

通读三遍,猛然拍案。

“好!”

登基之初,朱厚照即下旨,意在恢复圣祖高皇帝之法。当时并未想到这般深远,归纳因由,生闷气犯熊,和朝臣对着干才是重点。

现如今,江南剿匪,北逐鞑靼,倭国运银,四夷纳贡。

渐渐的,朱厚照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