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云深吸了一口气,支起来身子去看外面的风景,下巴故意扬到四十五度,多一度显胖,少一度就显不出来恰到好处的忧郁。
眼神放空,淡淡地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小时候我很喜欢吃荔枝,不过那个时候可能对荔枝不耐受,每次吃荔枝就肠胃不适,我母亲就从来不给我买,有一次,邻居家发小吃荔枝,我那个时候很乖,又有点儿傲气,看着她吃坐在沙发上荔枝,我在一边默默流口水,从那以后,我对荔枝就有了执念,后来不被父母管束,我每次看到荔枝都会买……”
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把自己喜欢荔枝的原因说得滴水不漏,让深知心理学的沈成津,只把重点落在了这个心理障碍上。
他沉吟许久,不小心落了套,“报复性补偿心理。”
锦云没想到沈成津一下子就点到要害,赶紧转了转眼珠子,心里忐忑惊讶,嘴上却敷衍请教:“什么叫补偿心理?”
沈成津掀起来眼眸看她一眼,“童年缺少的东西,或是没有被满足的yu望,长大以后就会疯狂弥补。”
沈成津轻而易举录了个例子,“有没有看过《北京爱情故事》?”
“嗯?”
男人好为人师的缺点这会儿显得淋漓尽致,“:里面有个角色,叫小曦,她的恋鞋癖就是因为小时候的童年创伤,所以长大以后疯狂迷恋买鞋,买了一柜子的鞋。”
锦云没想到沈成津还懂心理学,不由地有些后怕,心想买鞋这个还正常。
她有一个女性咨询者,喜欢买小内内,疯狂的喜欢。
不管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尺码,只要看到漂亮的,就得顺手买几条,就像集邮。
好在这些爱好不伤天害理,又无伤大雅。
在懂得心理学的人眼里,看待小曦等人,不仅没有任何偏见,反而会有一丝宽容怜悯。
虽然锦云心理活动很多,不过嘴上却转开话题:“我才不懂什么报复性补偿心理不报复性补偿心理的,我就知道我喜欢吃荔枝,”她看着沈成津,笑得人畜无害,不断在他耳边强调,“水果里面,我只喜欢吃荔枝……”
说话间观光游轮靠岸,锦云提着裙子随沈成津出来,两人下了船,驱车离开码头。
锦云看了看沈成津,男人系上安全带,打开导航地图,说了句:“看看附近有没有商超,带你去买荔枝。”
锦云恭维之余不忘了暧/昧打趣,“你真是又博学人又好,对我这么好,万一我不小心爱上你,可怎么办?”
沈成津看她一眼,“买个荔枝就叫好,你是不是也太容易满足?”
锦云一本正经地说:“我有想过。”
“想过什么?”
她瞧着沈成津,撒谎连草稿都不打,“以后嫁人,就选一个可以无限供应我荔枝的男人。”
“有追求。”
沈成津听罢皱着眉沉吟了几秒,单手打方向盘转过去弯,如此沉声评价。
隔天沈成津和锦云出来吃饭,锦云在电话里笑吟吟又提了一次,“我又想吃荔枝了。”
沈成津刚出门,捏着手机看了一眼天气,也没多想,“好。”
锦云做了一个长期计划,接下来一段时间时不时就让沈成津时不时给自己买荔枝,不断加强,不断重复这个行为。
目的是让沈成津形成条件反射,以后看到荔枝,就能想起来她。
尽管她做得小心谨慎,三次里顶多提两次。
不过才刚加强第三次的时候,沈成津就有所觉察。
事情是这样的,第三次约会回来,沈成津刚回到小区,停好车子,梁左那边打过来电话。
问他回来没回来,家里没烟了,回来的时候带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