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和水泥

工部尚书这才组建人手以供高俅烧制水泥。

其实水泥看着简单,可烧制起来却很复杂,原理不难,那就是把石灰石、粘土和铁矿等材料磨成面儿,再用大火煅烧成熟料,最后再和炼铁所剩的矿渣混在一起磨成粉。

烧石灰石其实不难,发展到宋朝,已经有成熟的石灰石烧制技术了,问题就是古代的大多数窑温度是不够的。

用木炭烧的窑能达到一千三百摄氏度,用煤炭烧能达到一千八百摄氏度,但是高俅不可能拿煤炭去烧,只能找木匠做风箱助燃。

水泥若是能烧制成功,其意义可谓是非常大,外面多是泥路,风一吹雨一下就坏了,若是能在城与城之间修建水泥路,那通讯,行军,运粮以及往来贸易全都会有质的提升。

不仅如此,边境处城墙的修建大多是用糯米水黏合,若是换成水泥其坚硬程度必然不容易攻破。

高俅叫来木匠,他把自己的想法描述清楚,木匠根据他的描述做出简易风箱。

高俅命手下拿来事先准备的材料烧制第一批水泥,手动风箱需要人不停的助燃,这几天高俅天天往工部跑,终于在几天后看到了成品。

这水泥粉肯定不如现代工艺制作的细,但也将就够用。

高俅迫不及待的在工部就进行实验,在一层砖石上铺上一层水泥,为了速干,高俅让人在这些水泥上撒上石灰,铺上稻草。

差不多三日后,一下朝工部尚书就风风火火的叫高俅去参观,高俅顺便把户部尚书也带去了。

拿开稻草,一片平整光洁的水泥地面就展示在众人的面前。

如今的户部尚书叫陈显,原先因为反对蔡京复相被贬,高俅除掉蔡京后让其官复原职,所以他对高俅还算尊敬。

高俅让人拿锤子砸水泥地,下人用上全部的力气也没能将其砸开,确定其坚固性,高俅终于露出笑容。

陈显不知高俅叫他的用意,高俅则说明了自己想要修路的想法。

陈显无奈:“虽说蔡京伏法后国库充盈了不少,但想把整个汴京的路修好还是非常有困难,更何况户部还要负责发俸禄,也不可能将国库的钱就用在修路上。”

高俅浅笑:“国库不丰,不代表那些官员的私库不丰,本官为何要出钱替他们修路,每日上朝时颠的又不止本官。”

陈显不解,那些个一毛不拔的官员怎么可能会出钱修路。

高俅让工部尚书给陈显说说这水泥造假几何?

工部尚书说出数字后陈显一惊:“竟不到红砖的四分之一?”

说干就干,高俅自己出钱烧制了一大批水泥,他也不全修,只修了自家的宅子和他上朝的那条路。

过后他宴请自己这边的官员,那些官员在体验了水泥的好处后也纷纷掏钱修路。

大家上朝的路又不同,有人平坦自然就有人颠簸,于是没过多久,众官员就把高俅告上朝堂。

“官家,这高俅贪图享乐竟私自修了他上朝的路。而且据说是用的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