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官办书院与百家之争

朝会散去,萧承回到养心殿中。

不过一会儿,被萧承临时派人喊来的礼部尚书张昭,便匆匆忙忙地赶来养心殿中,俯身一礼,道:

“陛下!”

萧承一边示意冯保为他取下头上垂旒,一边道:

“赐座!”

便有小太监连忙端来登子,送到了张昭面前。张昭先是俯身行礼拜谢,然后才坐下。

萧承动了动脖子,看着恭敬地坐在凳子上的张昭,忽然沉声道:

“张卿,刚刚朝会之上的争论,你有什么看法?”

张昭闻言,连忙从凳子上站起身来,沉吟片刻方才开口道:

“回陛下,制定新律法,事关国朝十数年乃至数百年的稳定,只怕还是需要再……”

萧承不待他说完,便当即打断道:

“朕说的,不是这件事……坐下说话吧!”

张昭坐会了凳子之上,眉头微微一皱,道:

“陛下问的不是新律法……那陛下是说,刚刚涉及的儒法之争?”

萧承点了点头,道:

“今日朝堂之上的争议,虽然明面上在说对于处理地方宗族的事情。但归根究底,还是儒、法两家学派治国理念的不同。”

张昭闻言,认同地点了点头,道:

“儒家以‘仁治’,讲究纲常人伦。法家以‘法治’,讲究严苛法度。两家理念,有根本上的冲突,两家弟子为官任事之时,多有冲突是必然的!”

萧承面色沉肃,继续道:

“朕担忧的,还不知是儒法两家。百家学说,多有针锋相对。儒法之争、儒墨之争、道法之争、法墨之争、阴阳家道家之争……几家本无私仇,皆为理念之争,但多年相争,难免积怨。夏国朝堂之上的党争纷乱,多是因此,天下人皆知晓,可谓是殷鉴不远!”

当年百家学派诞生之初,彼此只因理念不同,并无私怨,甚至相互之间还颇有联系,彼此之间吸取对方精华,取长补短。

就比如阴阳家出自道家,墨家出自儒家,法家创始人师从儒家高人……

但数百年下来,随着各家理念成熟,原本的学术辩论,也逐渐发展成了相互争斗。进入夏国朝堂之中,最后更是形成了党争之势。

夏国朝堂乱像,世人都看在眼中,由不得萧承不重视!

张昭此时眉头紧皱,心思沉重地道:

“陛下的意思,臣知晓了……但天下之中,百家学说盛行,便是我大云当初佛门昌盛,民间士子也多学的是百家经义典籍。只是那时,百家势力没有进入我大云朝堂,这才显得朝堂稳定。但如今陛下志在天下,这百家势力,却是不能不用啊!”

当初云国偏居一隅,国内又有佛门压制一切,这才让百家之争的乱像,没有能够延伸到云国朝堂之中。

但如今,萧承志在天下,那便需要百家士子效力,才能够获得足够的人才治理国家!

稷下学宫的建立,固然号召了百家人才投效云国,但也不免将百家之间的争斗,都带入云国之中,根本无法避免。

如今相互之间党争倒是还不算太严重,萧承这次能够凭借自身威望,一言压服下去。

萧承点了点头,又忽然问道:

“朕今日召你前来,是想要问一问,如今各郡州县官办学院,筹备得如何了?”

张昭闻言,微微一愣。

官办学院之事,始于当初,萧承自内库之中拨款兴建鹿门书院。之后便于各郡设立学政,以督办此事。

去年科举,便有约一百多名学子,由各地官学推免,直接进入了第二轮科举试。

想到这里,张昭眼中惊讶之色一闪而过,恍然大悟道:

“原来陛下前后拨款八十多万白银兴办官学,便是为了这件事?”

官学之中,虽然依旧学习的是百家经义,但走的却是类似于杂家兼容百家的路子。

所以官学出身的士子们,虽然根据秉性能力,依旧对某家学说有所偏重,但总不至于似百家学派出身的弟子一样,对其他学派的理念,天生便有看法。

萧承继续沉声道:

“去年全国官学,虽然一共只推免了一百多人,但也是因为兴办时间不久。日后发展起来,未必不能替代朝中的百家弟子。礼部掌管文事,所以官学之事,你需得用心起来!”

其实党争不可避免,没了百家加以划分,也会有人根据其出身的官办学院、家乡地域来划分。

但相较于百家之间,由于理念不同而导致的那近乎不可调和的争斗,其他形式的党争,还是更能够接受的!

张昭闻言,也终于明白了萧承今日召见自己前来的原因。

此时的他当即起身一礼,郑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