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合着心眼都给了妹妹啊……

一众亲信义愤填膺,沈万也只是脸上笑容有些僵硬,没有任何动怒的模样。反而是对着一众手下,压低声音道:

“不要说了……当务之急,还是如今北境遭瘟疫侵袭,我等商贾,必须要相互协作,尽快调集物资药材。其余的事,等一切尘埃落定再说!”

如今聚集在沈府门前的一众人,那都是中庆城,乃至整个云国之中,颇有实力的商贾。

在封建王权的背景之下,说这些商人不可招惹,那是不可能的。但只要这群人联合起来,起码是能够在被萧承派人抄家灭族之前,暂时左右云国各种商品货物价格的。

所以说,在朝堂急需运转调度各种物资之时,这些商贾,是能够起极大的作用的。

金堂峰这个时候,许是故意的,就是站在沈府门前不进去。

正满脸笑意,和一众商贾是寒叙不断,相互问好。时不时地,还一起发出爽朗的笑声,就硬生生地将沈万三晾在一旁不理不睬。

饶是沈万三再准备退让相忍,等了半天也不见金堂峰上前,心中也是有些怒意。

但是忽然之间,沈万三却是好似忽然之间想起了什么,心中怒意顿时消散。

抬眼看着眼前这个尚且还比自己大上几岁的金堂峰,沈万三眼中不知为何,闪过一丝嘲弄的冷意,静静地看着他继续表演。

而一旁的金堂峰,故意拉着人寒暄之时,用余光扫视旁边。

当他看到沈万三只带着手下的几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边,他嘴角顿时露出自得的笑容,朝沈万三挑衅地动了动眉毛。

沈万三笑容满面,微微点头,心中却是不屑地暗骂一句。

确实是满心算计,只可惜是脑子拎不清的蠢货!

------------------------

官道之上,车队缓缓停下。

岐王看着前方,由云国将士严密把守的道路,眉头顿时一皱。

一旁的冯处打马上前,来到岐王身旁,沉声道:

“殿下,不能再走了。金陵城那边已经传来陛下密旨,请殿下回程,借道黎朝。到时候会有雷州水军派船接应,然后护送殿下自海上归京!”

岐王看着前方戒严的官道,面色凝重,沉声道:

“云国这边反应如此迅速,难道西南瘟疫,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

冯处闻言,愣住了片刻,方才带着一丝疑惑,摇头道:

“从绣衣使的情报来看,只是奉州城瘟疫较为严重。其余的诸郡,只发现零星,倒是没有多厉害……”

说到这里,冯处忽然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地道:

“啊,应该是我大夏难民逃至云国境内,也将瘟疫带了过来,这才使得云国这般反应这么大吧。”

夏国西南,瘟疫虽起,但尚未多么严重。若非是因兵乱导致百姓迁徙,只怕这个时候还影响不到云国呢。

听到冯处的话,岐王微微一叹,面色沉重道:

“本王已经尽力挽救,可哪怕引兵屠灭将门,也无法平息百姓心中怨气!”

此时的岐王拳头紧握,死死咬牙,恨声道:

“这群将门祸害,致使我大夏官府声望尽丧,西南百姓离心离德。早知如此,本王又何必忍气吞声两年时间,做这么多布置清除将门势力?当初就该直接屠灭,直截了当!”

冯处闻言,看着岐王,却是连连摇头,沉声道:

“殿下错了!”

岐王此时难免心中不快,听到冯处所言,顿时眉头一皱,声音微微发高,带着一丝质问道:

“错了?本王又哪里错了?”

冯处见岐王话语之间有些冲,便知自己不该在这个时候劝谏,当即不知道是不是该继续说下去。

而就在这个时候,便听到一阵清脆的声音,在二人背后响起。

“冯大人的意思,是说皇兄本意虽好,是为了缓解百姓心中怨气,恢复我大夏西南官府声望。但皇兄的方法,却是错了!”

二人回头望去,便将虞瑛瑶一身男装,脸上带着易容面具,骑在马上,在一名亲兵的牵引之下,朝二人走来。

岐王上下打量了一眼她,认出了是自己的妹妹,话语变得稍微温和些,道:

“我记得你之前,不是不愿意易容吗?”

虞瑛瑶闻言,眼睛微微眨动,笑道:

“那时瑛瑶有心要坏皇兄的谋算,若是易容之后没人认出来,还怎么让云国那边知道,我这个真正的夏国公主在这儿?”

岐王看着一脸坦然的虞瑛瑶,不由苦笑一声,面露无奈道:

“我迟早被你坑死!”

冯处看着眼前这个,与此前娇俏纯善的样子截然不同的虞瑛瑶,眼皮微微一抽。

这个时候他终于明白,为何之前在中庆城,岐王忽然不让自己继续追查,那个助边流韵逃离使团的势力到底是谁了呢……

虞瑛瑶抿嘴一笑,然后接着道:

“冯大人应该是想说,皇兄手段用错了。引兵诛灭各郡将门世家,手段虽好用便捷,但百姓无知,不明朝廷与将门之间的关系。他们心中怨气积攒而不得发泄,所以并不能使他们重新信任朝廷。”

岐王此时,微微一愣,下意识扭头看向冯处。

冯处闻言,暗松一口气,当即对着虞瑛瑶一躬身,道:

“公主所言,正是我的本意。”

虞瑛瑶见状,便继续开口道:

“若是当初让我来,我依旧派兵将一众将门世家尽数捉拿,当着全城百姓的面,尽述他们上欺瞒朝廷,下压迫百姓的罪过,然后明正典刑。还可以挑几个作恶多端之人,处以极刑,以泄百姓怨气。如此一来,百姓知道了该仇视的对象,自然不会不理解朝廷之意。之还可以携带民意,使朝中无法问我擅调兵马之罪。”

将这些西南将门豢养私兵,纵兵劫掠的事情告知百姓,顺便还可以将这些年来朝廷没有处理好的赃事,全都栽赃到将门头上。而心系百姓的陛下、朝堂百官们,那都是被将门欺瞒的。

将门罪名确定,百姓心中怨气得以发泄。民意在手,朝堂百官不敢妄动。最多再请夏皇那边打个配合,就成了奉旨调兵平叛。